
丈夫申请妻儿来美后行踪神秘,抚养费更是少的可怜

一场跨国婚姻的背后,是一位母亲含泪的坚持。近日,家住纽约布碌仑的一位华人女子王女士(化名)向美国亚裔社团联合总会(简称“亚总会”)求助。她表示,自己和10岁的儿子今年3月由丈夫担保来美,但丈夫却在她们抵美后几乎断联失踪,对母子俩不闻不问,令她陷入失业、无援、生活困顿的境地。
据王女士讲述,她与丈夫于2013年相识并结婚,育有一子。丈夫在孩子出生后即赴美工作,自此多年未回中国探望。2024年初,丈夫以自身已获庇护身份的绿卡身份,将她和儿子接来美国,承诺一家团聚。然而真正踏上美国土地后,王女士却发现,丈夫对她和孩子的态度冷漠疏离,行踪也变得神秘。
“他根本不关心我们的生活。住在一起的两个月里,他对我说话的次数屈指可数,更别说关心孩子。”王女士眼含泪水地说道。最终,她带着年幼的儿子离开丈夫家,独自搬到了布碌仑,自此几乎与丈夫断绝联系,“发微信他不回,打电话也不接。”
由于需要全职照顾孩子,王女士无法稳定工作,目前唯一的经济来源是远在中国、退休在家的父母的微薄支持。虽然她已获得A5工卡,有合法工作的资格,但在没有亲友支持、孩子年幼无人照顾的现实下,几乎难以展开正常生活。
她向记者坦言:“每天都在焦虑、崩溃的边缘,不知道自己还能撑多久。”
6月3日下午4时,王女士在朋友陪同下前往布碌仑湾脊大道476号的美国亚裔社团联合总会寻求帮助。亚总会会长陈善庄当场联系了专业移民律师团队,评估她的法律与身份状况。
律师表示,王女士目前正在申请的“结婚绿卡”属于人道主义类移民申请,在等待绿卡期间,可以合理申请包括租房补助在内的政府救助,不会影响绿卡审批进度。
至于是否可以通过法律手段向丈夫索取抚养费,律师坦言,由于丈夫每年报税收入仅约1万美元,即便起诉成功,抚养费每月也仅为几十元,对实际帮助有限。
陈善庄会长表示,亚总会将联合布碌仑地区的民选官员,积极协助王女士母子申请政府福利,包括住房补助、紧急食物援助等,帮助她们渡过眼前难关。
亚裔社区服务中心执行总监王孟新也表示:“我们理解王女士心里的委屈,也希望她能坚强面对,理性处理,把握好目前的合法身份,让生活尽快回到正轨。”
在纽约这座灯火辉煌的城市里,王女士的经历并非孤例。她的故事不仅揭示了跨国婚姻中的隐性风险,也提醒所有正在或即将走入婚姻的人——婚姻从来不是一张签证、一纸承诺就能维系的,它更关乎责任、担当与真实的陪伴。别把自己和孩子的全部希望寄托在一个人身上,爱情需要信任,但人生更需要清醒。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澳洲印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 auyx.service@gmail.com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