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企老板为中国制造辩护:偏见已过时!“中国制造”成本低廉,工艺一流!澳洲制造业困境曝光

【本文译自news.com.au,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
据报道,两位澳大利亚企业主为自己的产品在中国制造进行了辩护,表示在中国生产产品可以做到物美价廉,在澳洲根本做不到。揭示了澳洲制造业面临的重大问题。
现年36岁的Alexandra Pappas是家居品牌No.22 Home的创始人,她发现几乎不可能在澳大利亚本地生产她的产品。
她表示:
“我们发现,在中国生产我们的产品,平均成本大约只有在澳大利亚或其他地区生产的三分之一。”
“当我们计划开发一款新的玻璃器皿系列时,澳洲本地制造商提供的报价远远高于中国的工厂。”
Pappas认为,“成本是决策中一个关键因素”,如果生产成本更高,最终她就得把这部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她必须专注于保持业务盈利。
而澳洲消费者虽然嘴上说支持“澳洲制造”,但他们真的愿意为此支付更高价格吗?
这也是Pappas不愿轻易向顾客提出的问题。
“例如,我们目前正与希腊的一家专业工厂合作推出限量系列。”
她说:“这一系列的生产成本大约是我们核心产品线的四倍。因此,我们只能将这个系列定位为高端产品,才能让它在商业上可行并取得成功。”
她强调,选择Made in China不仅是为了节省成本,更是因为那里的制造水准非常出色。
“中国拥有世界一流的制造能力,尤其在大规模生产高质量陶瓷方面表现突出。”
“我们合作的工厂拥有技艺高超的工匠,他们曾为全球领先的生活方式和家居品牌制作产品。”
Pappas表示,“Made in China”至今仍伴随着某种污名化,但她并不同意这种看法。
“人们仍然存在一个误解,认为在Made in China就意味着质量低。”
“但实际上,很多最好的生活方式产品正是产自中国,原因是这里拥有无与伦比的工艺技术、丰富的材料供应,以及稳定的高产能力。”
内衣品牌Chou Chouintimates的创始人Tina Grosso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但她选择Made in China的原因是因为在澳洲找不到合适的供应商。
她告诉媒体:
“选择在中国生产不仅仅是为了降低成本,而是为了获得一种在澳洲很难找到的工艺水平、技术能力和规模化生产能力。”
“在本地,我还没能找到任何一家工厂,能够处理我们这种专业化、高标准的大规模内衣制作,尤其是在精致服装结构方面。”
现年30岁的Grosso表示,虽然“海外制造确实有成本优势”,但她认为真正的价值来自那里的制造者。
“真正的价值在于与那些理解我们产品、认可我们品质标准、并能支持我们长期发展的合作伙伴一起工作。”
“我们与经验丰富、道德合规、技艺精湛的供应商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
在决定将生产转移到中国之前,她最大的顾虑就是产品质量,她必须确保自己充分了解整个生产流程。
“在下任何订单之前,我亲自去参观了工厂,反复索取样品,查阅并审核了所有审计和认证材料。”
尽管她能理性地解释为何选择海外生产,但她也明白这背后可能引来的批评。
“‘Made in China’在时尚领域仍有许多过时的偏见。”
“我觉得很多品牌之所以不愿谈论这个话题,是担心会影响品牌价值认知,但事实是,与其在乎‘在哪里制造’,不如关注‘如何制造’以及‘和谁合作’。”
归根结底,她在澳大利亚根本找不到能满足其需求的本地供应商。
“特别是内衣生产需要专业设备和技术能力。此外,要在新州找到足够数量、能进行大规模生产的熟练女工,几乎不可能。”
她说,根据她的研究,如果考虑到澳洲本地工资、材料获取难度和较小的产量规模,成本将比在中国生产高出至少60%至70%。
她在核算成本后得出结论:
这一现实意味着她根本负担不起在澳洲本地生产内衣的费用。
“在这种成本下,即使以最低利润率销售,我们产品的零售价也会被推到大多数消费者无法接受的水平——这会让产品在商业上变得不可行。”
“我们选择中国制造,不只是为了节省,而是为了能把省下的资源重新投入到产品质量、可持续性以及品牌故事的打造中,同时仍保持价格对消费者具有吸引力。”
编译:Kitty
原文链接:
https://www.news.com.au/finance/small-business/cost-is-a-crucial-factor-aussie-business-owners-reveal-why-their-products-are-made-in-china/news-story/b82f936c61e5ee7db9cd5d9a63a6fca3
编译声明:本文系本站编译和整理自英文来源,未获本站书面授权严禁转载!在获授权前提下,转载必须在醒目位置注明本文出处和具体网页链接。对未注明而擅自转载者,本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