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 >

新西兰车祸现场惊人一幕!几百只鸡站着不跑!真相让网友集体破防

收藏

新西兰车祸现场惊人一幕!几百只鸡站着不跑!真相让网友集体破防

发现新西兰 发现新西兰 10天前 13:33


今天上午,在南岛基督城附近发生了一个卡车拖车翻车的事故。


本来似乎是一个普通的车祸,却因为一位负责任的记者到现场拍下了图片视频,结果引发网友“意外关注”,评论区直接炸锅。



车祸现场 网友发现和想象不同


事情是这样的:5月13日,基督城郊外,一场意外的车祸让成百上千只鸡有了“越狱”的可能。


清晨8点45分,Weedons Rd与Jones Rd交汇处,喧嚣打破了南岛的宁静。


一辆运载成百上千只肉鸡的卡车拖车侧翻,鸡笼散落一地。



当时,鸡群四处飞散,羽毛飞舞,场面还有点血腥。



警察、消防员和当地鸡农迅速赶到,动用挖掘机清理现场,忙着把四散的鸡塞回笼子。



所幸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于是,大家都关心起这些鸡的命运。


就在这时,有网友提出:这些鸡看起来为什么不对劲?



原来,在动画喜剧片《小鸡快跑》中,养鸡厂的小鸡们为了逃脱被做成鸡肉馅饼的命运,都在找机会奋力出逃。



最终,是成功逃出了养鸡场。



而在这个现实场景中,这些鸡的表现却出乎意料。


网友:这些鸡为何连走路都困难?


这些翻到路边上的鸡不但不逃命,反而看起来连走路都不会的样子。


只见它们成群地缩在一旁,等着鸡农和道路清理人员重新把它们塞回笼子里。



由于它们根本不会跑,因此抓回来非常容易,根本不要“缚鸡之力”。


有的鸡能勉强站着,还有相当比例的鸡似乎连站着都不太行。



有鸡农把散落的鸡收拢到一起,就都拢到草地的边上。


这些鸡就像“物体”一样,被放到哪儿,就在哪儿呆着,根本不会跑。



这一幕有点让新西兰网友惊呆了。


而且他们看到了照片中,鸡群满身粪便,羽毛稀疏,就像是从末日电影里跑出来的。



“这就是我们超市里吃的鸡吗?”这条新闻评论区直接化身新西兰网友的“动物福利大辩论”现场。


“估计这辈子头一天出门”


网友Lily Capper痛心疾首:“这些鸡根本没被好好养!太可怜了!” 



网友Becky Mayes:“它们被关在仓库里,塞进笼子,吓得要死,还要经历恐怖的运输,现在还受伤了,最后还得被送去屠宰场!” 


有人质疑鸡的外观。Jacob Duncan说:“看它们的状态,估计这辈子头一回见天日!” 


更有网友Marina Beaumont幻想英雄救鸡:“希望有些鸡能跑去自由!我肯定会帮它们!”



网友Alice Trotman似乎对养鸡更熟悉一些:“这些是肉鸡,不是蛋鸡,运输时沾了粪便,看起来才这么糟。它们习惯待在28-32°C的棚子里,事故后暴露在寒风中,肯定冻傻了。” 



但她的解释并未平息众怒,反而让更多人意识到,肉鸡从出生到屠宰,几乎都在狭窄的笼子里度过。


而运输过程更是“炼狱”,网友Anneka Carlson Matthews愤怒地说:“这就是大家吃的鸡!条件恶劣,太恶心了!”



肉鸡产业的“标准”与争议 


按理说,新西兰在笼养鸡标准方面,已经算是比较好的了,而且近年来还增加了鸡的福利。


2012年:新西兰通过新的《动物福利(商业禽类)法案》,明确规定传统电池笼(battery cages)在2022年被全面淘汰。



2017年前后,一些大型蛋品生产商如Mainland Poultry开始转型为“富足笼(colony cages)”或“散养(barn/free-range)”模式。


富足笼是电池笼的“改良版”,空间更大,有栖架和沙浴区,但仍然是笼养。


但动物福利组织却指出:富足笼和电池笼其实差不多,区别不大,不信,您来分辨分辨,下面哪个是哪个?



到了2022年1月,正式禁用传统电池笼,还导致新西兰鸡蛋价格有一波上涨。


截至2025年新西兰目前的养鸡比例如下表:




养鸡行业“美丽标签” 


这次事故让网友产生的怀疑,实在情有可原。


在超市货架上,我们经常看到各种“标签鸡蛋”:cage-free、barn-raised、free-range、organic……


听起来都比传统“笼养鸡”要更人道,但你真的知道它们的区别吗?



很多人以为:

  • “Free-range”是最幸福的鸡,每天在绿草地上奔跑、晒太阳;

  • “Cage-free”就意味着自由自在,不再被困在铁笼中;

  • “Barn-raised”听起来像是“乡村散养”,应该也不错吧?


可现实远没这么美好。


在新西兰,虽然2022年起传统的电池笼养(battery cages)已被全面禁止,但“自由鸡”的生活并不如我们想象。


比如所谓的“barn-raised(散养)”,其实鸡仍然被集中养在室内大棚里,几千只挤在一起,密度高、空间小,依然缺乏刺激和活动。只是没有铁笼而已。



而被许多人推崇的“free-range(放养鸡)”,定义只是“可以自由出入户外”。但这并不代表鸡真的每天都能出去。


有些农场户外门只在白天开一两个小时,鸡群中很多根本来不及出去。



户外区域也可能只是小片水泥地或狭窄草坪,并非想象中的田园牧歌。


至于“cage-free”,虽然听起来有自由二字,却没有规定鸡的活动空间,也没有要求它们能接触阳光和土地。只是强调“没有铁笼”,并不等于“快乐养殖”。



这些“美丽标签”的背后,是市场营销语言对动物福利概念的模糊处理。而我们作为消费者,往往买的是一种想象,而不是现实本身。


市郊的马路又恢复了平静


这次车祸发生后,有新西兰网友试图为行业辩护:“别激动,这些是肉鸡,不是蛋鸡,专供快餐店比如KFC。养殖户得遵守严格的动物福利规范!” 



但其他网友并不买账,直言:“新西兰的动物福利标准就是个笑话!” 


事实上,新西兰肉鸡养殖遵循《动物福利法》,要求提供基本生存条件,但密集养殖和长途运输仍是常态。



事故现场,当地鸡农忙着把鸡抓回笼子,挖掘机轰鸣,鸡群的“自由梦”转瞬破灭。


网友Stacey Rose Albertsen期盼:“希望有些鸡逃掉了!” 但现实冰冷。


这次事故中,警方未提及鸡的伤亡情况。估计大多数鸡可能被重新装车,送往屠宰场。



网友Gwen Stacy质疑:“警方说‘没有伤亡’,是指人还是鸡?这种事故,鸡没死才怪!”



但也有网友讽刺地说:“你们一边喊可怜,一边吃鸡蛋炸鸡,事故而已,别矫情!” 


这些鸡已经都被重新装上了卡车。


清扫干净后,基督城市郊的马路又恢复了平静。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澳洲印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 auyx.service@gmail.com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登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