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研究:每吃一口这种食品,都离猝死近一步!澳人饮食,50%都是它

都说“病从口入”,一项最新发表的研究成果值得大家警惕了。
该研究显示,饮食中超加工食品的摄入越多,过早死亡(因任何原因)的风险就越高。
这项研究涵盖了24万多人。
该研究的合著者、巴西圣保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公共卫生荣休教授Carlos Augusto Monteiro表示:
“我们研究了30至69岁人群在摄入更多超加工食品情况下的死亡风险,这个年龄段死亡属于过早死亡。”
研究指出:每当超加工食品在总热量中所占比例增加10%,早死风险就会上升近3%。
2009年,Monteiro首次提出“超加工食品”(ultraprocessed foods)这一概念,并创立了“NOVA食品分级系统”,按加工程度将食物分为四类:
第一级:未经加工或极少加工的天然食物,如水果、蔬菜、肉类、牛奶和鸡蛋;
第二级:烹调用原料,如盐、香料和植物油;
第三级:由第一级和第二级组合而成的加工食品,如罐头食品和冷冻蔬菜;
第四级:超加工食品。根据Monteiro的定义,这类食品几乎不含完整天然食材,主要由“经过化学处理的廉价成分”制成,并常含“合成添加剂”,以增强口感、易于保存,并让人上瘾。
不过,美国消费者品牌协会(Consumer Brands Association)产品政策高级副总裁Sarah Gallo对此提出异议,认为这项研究具有误导性,可能引发公众误解。
她表示,将方便、价格适中、保质期长的食品和饮品妖魔化,可能导致人们回避这些本可提供营养的食物,从而降低饮食质量、增加食源性疾病风险,并加剧健康不平等。
不过,研究表明,即使只是每天增加一份超加工食品,也可能带来明显健康风险。
2024年2月的另一项研究发现,摄入超加工食品较多的人,死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以及患上常见心理疾病的风险高出50%。而且:
焦虑风险上升高达 53%
肥胖风险上升 55%
睡眠障碍风险上升 41%
2型糖尿病风险上升 40%
抑郁或过早死亡风险增加 20%
这项研究将“超加工食品摄入高”定义为:每天仅多摄入一份或大约10%的比例。
2023年的研究则发现,增加10%的超加工食品摄入与上消化道癌症的风险上升有关。
据统计,澳人平均饮食中约有50%来自超加工食品,在一些低收入群体中,这一比例甚至更高 。
近两年由于生活成本上升,许多家庭选择价格低廉、易于储存的超加工食品,如即食面、加工零食和含糖饮料,而非新鲜蔬果和蛋白质来源 。
而为减少超加工食品的摄入,专家建议民众:
优先选择天然或低加工食品:如新鲜蔬果、全谷物、坚果、豆类、鱼类和瘦肉。
关注食品标签:避免含有大量添加剂、人工香料、色素、甜味剂和乳化剂的产品。
政策干预:澳洲公共卫生专家呼吁政府采取措施,包括限制超加工食品的广告、在包装上增加健康警示标签,以及对高糖、高盐产品征税等 。
大家在日常生活购物中,也应该小心选购自己每周采购的食品了。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澳洲印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 auyx.service@gmail.com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