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震惊!AI诈骗横扫全球,微软每小时拦截160万个“幽灵”账户?连购物网站客服都可能是假的!

在这个人工智能悄然渗透日常的时代,它不仅改变了我们的沟通方式、购物习惯和工作效率,也无声地,改变了诈骗犯的作案模式。
比你更快适应AI的,不是你的老板,而是骗子。
诈骗升级:AI让一切骗局更真实、更高效
微软副总裁凯利·比塞尔(Kelly Bissell)在一份最新网络安全报告中透露:“AI让骗子能在几分钟内,生成以假乱真的钓鱼邮件、购物网站、语音克隆和假照片。”
在2024年4月至2025年4月的短短一年时间里,微软共阻止了约62.8亿美元的诈骗尝试,并每小时拦截约160万个试图创建账户的机器人。
他说:“以前搭建一个诈骗网站可能要几天,现在用AI,几分钟就搞定。”
东南亚与欧洲成高风险区域
来自中国、德国等地区的AI驱动型诈骗攻击频率骤增。尤其是德国,作为全球主要电商市场之一,也成为了骗子的重要目标。
而东南亚的黑产团伙正在利用AI聊天机器人、换脸技术和AI生成的“客服”剧本来伪装成正规商家,诈骗手段越来越“像真的”。
微软发现:骗子用AI生成产品描述、评论和图像,让消费者误以为自己在购买品牌正品。
再加上AI客服机器人以脚本推迟退款请求、操控投诉流程,消费者根本察觉不到被骗。
AI诈骗与选举:你能分辨出虚假内容吗?
假视频、假声音、假候选人声明……当AI深度伪造技术碰上政治事件,危机变得尤为敏感。随着联邦选举临近,专家呼吁:我们需要提高识别AI内容的能力。
拉筹伯大学(La Trobe University)人工智能分析教授达斯文·德·席尔瓦(Daswin de Silva)指出,面对AI骗局,数字素养和多因素身份验证等安全措施是关键。
“现在的问题不是‘AI能不能骗人’,而是‘我们有没有足够训练能识别它’。”他说。
诈骗“商品化”:在暗网,AI诈骗可以打包购买
ACI Worldwide公司太平洋区总经理特伦特·冈索普(Trent Gunthorpe)直言:“现在连没有技术背景的小白,也能通过‘诈骗即服务’平台,在暗网上快速变成诈骗高手。”
骗子不再从零开始构建,而是通过AI工具抓取社交媒体信息,编写高度定制化的诈骗话术,精准击中受害者痛点。
2023年,澳大利亚因“授权支付诈骗”共损失12.24亿澳元,AI的出现令这些诈骗更加智能化,以信任为切口,用自动化批量收割受害者。
AI对抗AI:技术公司的防御升级
微软正通过“以AI对抗AI”的方式,试图与新型诈骗手段拉开距离:
每天封锁4415次Quick Assist(远程协助工具)异常连接;
利用大规模检测模型识别钓鱼行为;
启动“可信AI”机制,对抗“非可信AI”的攻击逻辑。
比塞尔强调:“不是所有的AI都是一样的。我们建设的是负责任的AI,但骗子使用的是不受限制的版本。”
诈骗永不消失,只是工具变了
墨尔本RMIT大学网络安全中心主任马修·沃伦教授(Matthew Warren)指出,诈骗手法本质没有改变,但AI让它更快、更大规模、更难识破。
“就像以前你收到的是拼写错误的钓鱼邮件,现在你收到的是结构严谨、语言流畅的‘面试通知’。”
即使大型AI平台引入了道德算法限制诈骗内容生成,稍微换个问法,AI仍可能输出潜在诈骗信息。
如何保护自己?这份清单你必须收藏
微软与网络安全专家给出了明确建议:
不要冲动购物,避免点击来历不明的广告;
不轻信社交平台的产品好评;
求职时注意验证公司资质,谨防预付款与索要个人敏感信息;
面试中如出现口型对不上、声音机械或面部动作不自然,警惕深度伪造(deepfake);
使用多因素认证、定期更改密码;
接受基本的网络安全培训,意识到你是第一道防线。
这是一场“AI军备竞赛”
正如沃伦教授所说,这场AI驱动的博弈正在升级成“军备竞赛”:
大公司研发防御工具,
骗子迅速迭代破解方式,
个人则成了这场战争中最脆弱的一环。
“微软每小时封锁160万个机器人账户只是冰山一角,未来,这个数字只会持续上升。”他说。
📌 划重点:
AI诈骗正在以惊人速度扩散,骗子能在几分钟内构建完整骗局;
澳洲2024年损失最多的诈骗类型是“购物诈骗”;
数字素养与警觉意识,是你对抗AI诈骗的第一盔甲;
技术平台与诈骗团伙正陷入AI主导的“猫鼠游戏”。
还觉得“这跟我没关系”?或许下一条看似普通的客服私信,就藏着一个AI生成的骗局。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澳洲印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 auyx.service@gmail.com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