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人圈震怒!中国留学生与黑人联手,私下换汇劫杀华人同胞!

最近,一桩在加拿大高等法院重审的旧案再度引发关注——一名华人男子吴嘉鹏(音译 Jimmy Jiapeng Wu)因涉嫌谋杀同胞被判二级谋杀罪成立,结果是终身监禁。
这起看似“换换外汇,换出人命”的悲剧,终于在四年后画上了句号。
回顾这宗曾在华人圈子里掀起轩然大波的案件,故事的起点颇具戏剧性:一笔金额不小的外汇交易,在我们最熟悉的群里接单完成的。
更令人不寒而栗的是,背后行凶者竟是一名“换汇惯犯”留学生,乔装身份,行动谨慎,屡屡得手。
如今,随着判决落槌,人们也开始重新思考:在这些“熟人交易”、“信任转账”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危险信号?
1
小学停车场里的枪声
在海外留学的朋友们,大概都熟悉那种“群里喊一嗓子就有人接单”的换汇操作。虽然大多数人心里都清楚,私下换汇其实风险不小,还可能踩到法律红线,但一想到省点手续费、汇率还能划算些,很多人就不由自主地点了头,伸出了手。
2021年4月,安大略省圣凯瑟琳市的华人景严(音译 Yan Jing)也正好遇上了换汇的烦恼。他急需兑换一笔高达七万加币的大额资金,过去这类事他都是老老实实走银行,或者通过熟人解决。
但那天,他在一个留学生群里看到频繁的“谁要换加币”消息后,便心生一计:学生之间搞点汇差,也算双赢,于是他也在群里发了自己的需求。
消息没多久就被另一位留学生吴嘉鹏(Jimmy Wu)盯上。两人火速加了微信聊了几句,交易地点敲定在圣凯瑟琳市某小学的停车场。
为了显得更“专业”一点,吴嘉鹏还特地约了另一位留学生王芳(音译 Fiona Wang)开车一同前往当司机。你看,表面挺靠谱,车都备上了,谁能想到这竟是个精心设计的陷阱。
当天交易如约进行,两人在车里碰头,景严等待转账时,场面突然失控——两名持枪黑人男子冒了出来,三句话没说完,一阵枪响就打破了夜的宁静。
子弹击中了毫无防备的景严,他当场倒地,挣扎中被拖出车外,最终命丧现场。等警察赶到时,一切都太迟了。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场“换汇血案”并非吴嘉鹏的首次作案。他早就因以换汇为幌子实施抢劫而声名狼藉,甚至还有开枪记录。而那两名持枪的同伙,就是他招来的“专业抢劫搭子”。
至于当天的女司机王芳,原本并不是常规成员。她是“友情支援”,因为吴嘉鹏原本的老搭档杜衡(音译 Allen Du)突然在行动前一天临阵脱逃。理由?他戴了多年的“幸运戒指”不见了,自认为这是凶兆,不吉利。
而且7万加币的抢劫“项目”,给他分的才1000加元,他一权衡:又晦气又不划算,不干了。不过出于“讲义气”,他临时推荐了自己的朋友王芳加入,成了替补车手。
2
黑吃黑,谁也没跑掉
王芳对这份“临时工”的真正任务心里是门儿清的。毕竟她和吴嘉鹏之间早就有笔账没算清楚,这次也是在吴的主动承诺下才答应来的——说白了,只要她这次“帮个小忙”,那笔拖了老久的一万加币就能结清,外加还能拿1000加币的“跑腿费”。
早在这之前,王芳就已经听说吴嘉鹏那点“副业”——打着换汇的幌子,干的其实是抢劫那一套。不过看他之前几次都全身而退、风平浪静,她觉得这回也八成是走个过场,自己不过是开个车,踩不了多深的水。于是她也就没多问,算盘打得挺明白:干完这一票,钱一到手,大家互不相欠。
所以两人一见面,合作就很顺利地展开了,谁负责什么事,安排得清清楚楚,彼此都心知肚明。
其实这场“行动”里,王芳可不是唯一的“临时工”。吴嘉鹏还额外“招募”了两位临时打手——黑人壮汉,任务分配得也挺直接粗暴:等换汇的人一出现,他们就冲上去“收包”,要是对方不配合,那就靠手里那把真家伙吓一吓,让人知趣点。
相比之下,王芳的任务就算是清闲许多。她负责租辆奔驰S63,然后开着豪车当司机,按计划把人送到指定地点就可以拍拍屁股回多伦多,抢劫这事儿她压根不用参与,只等着事后拿酬劳:1000加币加上那笔老赖账的一万加元——听起来还挺划算的。
可惜,计划赶不上变化。
吴嘉鹏千算万算,没算到打手也可能“临阵反水”。原本只是让他们动动手脚吓吓人,结果那俩货压根没打算只当工具人——这波他们打算“黑吃黑”。当时冲到景严面前三次吼“把包给我”,结果对方一点反应都没有,打手二话不说直接拔枪开火,连个眼色都没给吴嘉鹏。
这下彻底砸锅了。
一枪响起,警察不可能不来。现场气氛急转直下,吴嘉鹏一看情况不妙,赶紧跟打手把景严拖下车,几个字都没多说,落荒而逃。路上,他和那两个“雇佣兵”当场就吵起来了,互相甩锅互相骂。
眼看局面一发不可收拾,为了不让麻烦升级,他让王芳赶紧停车,把他和两个打手放下,说要“沟通一下”,王芳则可以直接驱车离开,免得再搅进更大的漩涡。
那时候,抢来的脏款还在两位黑人打手手里,但经过一番交涉,吴嘉鹏发现自己势单力薄,根本没办法拿回那些钱,只能灰溜溜地打道回府。好在王芳并没开得太远,刚好在途中遇到吴嘉鹏和另一名同伙。车上血迹斑斑,气氛也颇为沉重。
吴嘉鹏一边把王芳接上车,一边在驾驶座上放下了300美元,叫了一辆拖车准备处理残局。然后他就直接离开了。
几天后,王芳如约收到了那3000美元的酬劳,也把那笔欠她的一万加元清偿了。虽然这笔生意最终搞得不那么顺利,但总算是“圆满”落幕。
不过,吴嘉鹏虽然反复叮嘱王芳保持沉默,但这事儿哪能瞒得住。警方经过现场勘查和各种证据链的串联,迅速锁定了这个犯罪团伙,并将所有人一网打尽。
这场所谓的换汇交易背后隐藏的黑暗面,最终让每个人都付出了代价。吴嘉鹏也因为二级谋杀罪被判刑,虽然王芳没直接参与开枪,但作为同伙,她也没能逃脱罪责,被认定为共同犯罪。
3
想占便宜?小心更大的危险
当你满脑子想着“赚个换汇的小便宜”,说不定你已经悄悄踩进了某些不法分子的圈套。换汇看起来是件简单事,但背后可能隐藏的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甚至是抢劫。
而这样的案件,其实并不罕见,尤其是在很多国家,常常发生在华人社区,大家“老乡坑老乡”。结果,轻则财产损失,重则命都没了。
比如说,2024年11月,在日本大阪生活了多年的小李,偶然在一个SNS群里看到一个求助信息。一个女性在群里发帖求帮忙换汇,说家里最近急需用一大笔钱,具体是要换价值50万人民币的日元。
因为数额大,事情紧急,这位女性在群里不断发帖,希望能找到同胞帮忙,显得特别迫切。
恰巧被小李看到了信息,本着帮助同胞的心态,加上他手里也正好也差不多多钱,于是就打算接受这种私下换汇的方式,于是他们联系沟通后,选定在晚上下班后相约在新大阪公园里碰头完成交易。
之后小李携带装满900万日元巨款的大包如约而至,在等待该女性到来后,两人简单的互相交换了信息,互相核对打款信息时,意外却发生了。
只见两个黑影突然出现在小李面前,还没有等小李反应过来,两个黑影后的男子就用类似电击器的物品袭击了他的颈部,一阵疼痛之后小李倒下。
看到小李倒地后,那两个男子迅速抢走了他的包,消失在漆黑的夜幕中。幸好小李颈部只是受了轻伤,很快就恢复了意识。当他挣扎着想站起来追上去时,忽然发现那个约他换汇的女性竟也在准备逃跑。那一瞬间,他的脑海闪过一个念头:这根本不是换汇,而是一场预谋已久的抢劫。
意识到这一点后,小李立刻停下脚步,转身冲向那位女性,一把将她制服。接着,在路人的帮助下,他报了警。虽然最后那些钱没能追回,但至少他的生命安全得到了保障。
写在最后:
私下换汇的骗局其实由来已久,虽然这些骗局的手法屡见不鲜,但每年依旧有不少人中招。许多人图一时方便或贪图小利,一旦起了这样的念头,往往就会对潜在的风险视而不见,仿佛给自己戴上了一层“美化滤镜”。人们常说“被猪油蒙了心”,这不仅适用于那些真心想换汇却被坑的人,也适用于那些借着换汇的名义行骗、诈骗甚至抢劫的不法分子——他们都在贪欲的边缘不断试探底线。
希望大家提高警惕,通过正规、安全的渠道进行换汇。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澳洲印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 auyx.service@gmail.com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