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 >

美国中国超市苦苦支撑:再不解决关税,一些关键产品2个月内恐将断货

收藏

美国中国超市苦苦支撑:再不解决关税,一些关键产品2个月内恐将断货

北美省钱快报 北美省钱快报 04-24 13:34

关税战开始后,真的对我们的日常没有太大影响吗?


未必,现在感受不到大影响,可能是现在的库存还在“苦苦支撑”。


各类亚洲超市,一直都是全美华人寻找“家乡味道”的去处,但随着中国产品关税飙升到惊人的145%后,这份令人安心的日常已经被打乱。


纽约法拉盛的Chang Jiang Supermarket一直是附近华人生活重心,琳琅满目的亚洲食材让这家超市在亚裔社区中深受喜爱。


超市经理吴先生坦言,再不解决,中国产品两个月内恐将全面断货。由于制造商不堪重税,不少干脆暂停对美出货,就算还有库存,也不再愿意大量供货。


“过去我能进50到100件,现在他们只肯给我5到10件。”


这次关税风暴不仅是价格的问题,更是供应链的危机。


虽然超市还在勉力维持原价,但等到库存消耗完毕,超市只能被迫改从台湾或东南亚采购,但那时候价格一定飞涨。


他还提醒社区居民:“现在能囤就赶紧囤,以后这些东西要贵得多。”


LA附近的Wing Hop Fung主打中药茶饮与进口干货,他们每个从中国进口的货柜里都装着价值六位数的商品,而每次货一落地,就必须立刻缴纳高额关税。现在小型家族企业根本无力承受这样成本激增。


坐落于马里兰州的小镇Wheaton,有家开了三十多年的东南亚杂货店Hung Phat Grocery。店主Lenny Ung说:一些关键商品可能很快就供不上了。


像Hung Phat这种90%以上商品依赖进口的店铺,正面临两难选择:


  • 涨价(大概率导致客人流失)

  • 咬牙坚持承受成本


729de2962bd50e77ff68d35e73e7990

图片来自于@usatoday ,版权属于原作者


虽然川普正对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展开谈判,但多国仍面临巨额税率:越南46%、泰国36%、柬埔寨49%、韩国25%、印尼32%。


而像香菇、酱油、米粉这类基础食材,未来是否还能以现在的价格买到、价格是否还属于可接受,都成了未知数。


Ung叹着气说,从1月起收入已经掉了20%,加上联邦政府裁员带走了一批主顾,关税只是雪上加霜。Lenny一家三代都在店里帮忙,他每天亲自接待顾客,听他们诉苦,也知道大家日子不好过。他目前尽量不涨价,但如果形势继续恶化,也只能无奈调价。


“我每天都在祈祷能谈成协议。这真让人快疯了。”


在匹兹堡地区,另一家中超Lotus Food也在紧急做出调整。


店长Joy Lu说:“如果最坏的情况发生,我们可能得全面放弃中国货,转而寻找来自泰国、台湾、日本或韩国的替代品。虽然现在仓库里还有几周的存货,但接下来的商品肯定要涨价,生意难免受影响。”


“现在大家花钱都谨慎多了,我们只能希望谈判有结果。”


这波冲击早已不限于华人社区。


弗吉尼亚的Halalco清真食品店,经理Awais正在跟供应商反复沟通,希望他们“别一次性涨10%”,好让顾客能慢慢适应,店里大部分商品来自土耳其和黎巴嫩,同样遭遇10%的普遍关税。


过去一年,通胀已让鸡蛋、牛肉这些基本食材价格不断上涨,禽流感更让全国上千万只蛋鸡被扑杀。加上关税冲击,爱荷华州Tanganyika非洲杂货店里一袋22磅的玉米粉,从25美元涨到40美元,木薯叶的价格更是翻倍。


30多年历史的La Tienda Mexicana墨西哥食品店也在经历客流量下滑,老板甚至怀疑是川普政府的移民政策让部分顾客不敢再出来购物,店门口的电线杆上还贴着“不要为ICE开门”的警告纸条。


全美对进口食品的依赖逐年上升,据分析,2023年全球特色食品市场规模为816亿美元,预计2032年将突破1532亿美元。


但即便市场需求强劲,小型独立超市却往往难以像大型连锁H Mart、Patel Bros或99 Ranch那样,有资源调整供应链应对危机。


最终,所有的压力都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商品变少,价格变高。


很多小型华人超市老板坦言,


“如果中美之间再拖个两个月不解决,那后果真的难以想象。”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澳洲印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 auyx.service@gmail.com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登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