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师别再用这些词,教育部禁用这些"教师黑话"!只准说人话

根据新南威尔士州教育部最新指导方针,教师在撰写学生报告时需使用简明易懂的语言,避免使用"sound"等可能产生歧义的词汇。
这项改革源于调研发现家长普遍认为学校评语存在表述模糊、术语堆砌和过度谨慎的问题。
多位教师反映,原有规范中强制使用的特定词汇严重限制了他们的表达空间。
新南威尔士州教育部发言人表示:"在听取家长和教师的反馈后,我们已对报告制度进行改革,旨在以更清晰的方式呈现家长所关注的学生成长信息。新指南鼓励教师使用简明英语描述学生表现,让家长和监护人能够通过清晰易懂的语言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学习进展。"
根据新规示例,教师需用"达到预期水平"替代原先的"表现扎实"来描述获得C等级的学生表现,以确保表述更加明确。评语必须采用清晰、直接、简明的语言,并避免使用课程大纲中的专业术语。
针对小学阶段的新规指出,教师不再需要为所有关键学习领域撰写评语。指南明确要求:"仅英语、数学和综合评语部分为必填内容。但学校仍需报告学生的整体表现,并可根据情况选择加入各学习领域的努力程度评价。"
澳大利亚小学校长协会主席安吉拉·法肯伯格表示,教师们始终不遗余力地确保成绩报告清晰易懂。她指出,自十余年前实施A至E等级评定制度以来,学校评语开始参照澳大利亚课程标准中的学业水平描述。但她也发现,部分家长只愿看到"孩子表现优异"的评语,拒绝接受任何其他评价。
"有些家长难以接受孩子并非始终优异的事实。但实际上,没有人能做到永远完美。"法肯伯格坦言。
新指南同时提供了可选的学生努力程度评估框架,分为"低"至"高"多个等级。尽管部分学校沿用多年的努力度评价仍属自愿项目,但指南明确指出:"家长及监护人的反馈显示,他们非常重视了解孩子的学习努力程度。"
法肯伯格强调,努力程度——无论是坚持完成复杂作业的毅力,还是反复钻研数学难题的韧性——往往比单纯的智商更能预示成功。
"这些品质都需要持之以恒的培养。教育工作者担忧的是,当家长过度替孩子扫清障碍时,反而剥夺了他们培养这种毅力和韧性的宝贵机会。"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澳洲印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 auyx.service@gmail.com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