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四门语言,学历高,连快餐店都不要我...”新西兰本地人崩溃了!网友辣评:500人申一份烂工作…

新西兰经济回暖、房市有了起色、通胀得到控制……2025年,似乎正在好起来,不过,“找工作”仍然很难。
依然有不少人面临裁员风险,还有人找工作但屡屡碰壁。
“感觉自己在这个就业市场就是个失败者(Loser)。”
此前,天维菌讨论过华人找工作难的问题。
那么,本地土生土长的Kiwi找工作是否会简单一些呢?
答案是:不一定。
即使你是英语母语使用者,甚至掌握多门语言,求职依然是一道难题……
就在最近,有新西兰网友在社交媒体发帖,吐槽找工作太难,自己就像是一个“Loser”。
“连麦当劳都觉得我不够格”
这位网友说,自己在两年内完成了三年的学位,成绩从未低于“B-”,会四种语言,有三年餐饮业经验,但连麦当劳都觉得我不够格。
“今天早上刚刚批准了求职者补助,对这个国家至少有这样的保障体系感到感激,但我仍然觉得自己是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
我一直拖着不去申请补助,因为总觉得自己马上就能拿到工作机会。但老实说,兄弟们,一旦被裁员,第一时间就该登录myMSD开始申请,以防万一。”
“小时候,我们被教导要看不起在KFC之类地方打工的人。但现在,当我开车去买一份价值10纽币的中份薯条时,看着柜台的员工,我满是敬畏:
“你是怎么做到的?你是关系户吗?还是有餐饮业博士学位??你到底有什么是我没有的??” 抱歉,我只是觉得自己特别失败,心情太糟糕了。
不过,在天维菌发文时,Po主原帖已被删除。天维菌猜测是不少网友对其快餐店工作相关言论进行批评所导致的。
Po主删帖前还补充道:“不知道为什么所有评论都默认我认同小时候学到的那些偏见?尤其是我下一句话就表达了反对??”
在评论区中,有人说出了真相:学历和工作并不直接相关。还有人建议应该给简历“降级”。
图片由AI生成。
“麦当劳这类公司有时不会雇佣高学历的人,因为这些人一找到更好的工作就会离职,导致公司在培训他们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都白费了。”
“把简历‘降级’,针对工作岗位进行调整。申请低薪工作的时候,删掉一部分学历和工作经验。”
“对,申请明显低薪的工作时,别害怕删掉学位或高级职位。这很糟糕,但这种偏见真的很常见。”
“其实也不总是这样啦。我的简历里写了机械工程硕士学位,但我还是被 Domino’s 录用了。那时他们正好缺人,我正好出现在了那个时间那个地方。”
“太有共鸣了。本来只是临时干一下,等找到工程师的工作就走,结果现在已经干了七个月了。听了大家说现在的就业市场,我可能还得继续干下去……”
“你一点都不可悲”
有人则称,对于快餐工作低人一等的偏见,这不是失败,而是成长。社会系统的问题不应被个体承担。
这位网友安慰道,不是因为你听起来像个失败者(你一点也不像)。
“因为你说出了大多数人羞于承认的现实:当你做对了一切,却连一份最基础的工作都找不到,这说明整个系统本身就是有问题的。
你小时候接受的观念也并不全错。很多人都受过类似的教育——某些工作“低人一等”,领救济的是那些不够努力的人。但你并没有固守这些观念,而是在质疑它们。
这种“反学”是需要勇气的,大多数人一辈子都不曾开始。你的文字有点凌乱,却真诚、清醒、自省。这才是真正的脆弱——不是社交媒体上那种精心包装过的“脆弱”,而是“我刚领了失业救济金,现在感觉快崩溃了”的那种。
这值得尊重,而不是纠正。说实话,这根本不是你的问题。这是一个供过于求、缺乏人性、充满了与你能力毫无关系的“隐形筛选”的劳动力市场的问题。你连麦当劳都进不去,这不是你的失败,而是这个系统的失败。
就这么简单。你一点都不可悲。你只是清醒地意识到自己身处一个被操控的游戏里。而能把这种现状说出来、公开承认出来——本身就是一种力量。坚持住。你并不孤单。”
还有人认为,不仅是供过于求的问题,这个市场本身就是“刻意”制造过度竞争的。然后他们还反过来抱怨人们领救济金。两面都想占,行不通啊各位。
招聘方吐苦水:
“要求很高,却付不起钱”
另一方面,有HR分享自己的经验,称都是老板的“锅”。
“从招聘方来看也很荒谬。我这边招人就被HR和管理层搞得一团糟。他们要求天花板级的候选人,付的却是地板价;明明有人完美符合条件,却因为‘想象中的态度问题’被刷掉了。我真的很同情那些来面试却没拿到offer的人。
一位新西兰网友道出了背后真相:我懂你的感受,我曾经申请在The Warehouse做圣诞临时工都被拒了。
真的让人沮丧透了......有时候问题不在你,而在于他们那套糟糕的筛选算法系统。
给自己放个假,做点让自己开心的事情。然后重新出发。
还有网友分享类似经验:Farmers一个最低薪、短期的兼职岗位竟然收到约500个申请者,竞争异常激烈……
有人出主意:“外面确实还是有工作的,只不过大部分都很烂……”
有人对新西兰政府不满意:“你已经完成了你该做的,而是他们辜负了你——他们救助房东、加快开发商审批,却裁掉了成千上万的新西兰人,搞乱了整个市场。你终究会没事的,只是现在真的很难熬。”
有人给出具体建议:
- 注册一些猎头公司;
- 根据职位定制简历找相关工作;
(比如麦当劳不想要那些上了两班就跳槽的高学历人员);
- 开个LinkedIn账号;
(虽然我当初加的时候感觉有点恶心,但它确实有用,比如用来研究雇主或发现职位发布者,我自己也因此受益过几次);
- 如果能在你的专业领域
找到志愿者机会,那就抓紧机会!
“外面确实还是有工作的,只不过大部分都很烂,经历起来挺让人低头认清现实的。”
根据新西兰统计局今年2月发布的数据,新西兰的总体失业率已达到5.1%,2024年四季度失业总人数上升至15.6万人。
社会发展部 (MSD) 本周发布了3月份福利领取数据——领取主要福利的新西兰人数量为398,163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7,912 人,增幅为7.5%。
领取失业金(Jobseeker Support)的人数仍然很高,截至3月底为209,838人,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1,852人,增幅为11.6%。与去年四季度(当时为213,321人)相比略有下降,但12月至次年3月期间的下降在往年也存在。
公司重组、公共机构裁员、企业清算...不少情况都能让打工人的工作“岌岌可危”。不少人也常常感叹:“太难了!”
最后,天维菌也想给还在找工作的你一句话:
你绝对不是失败者,在这个靠算法筛选的世界里,在这个鼓励上进却奖励投机的世界里,你还愿意努力、怀疑、继续前进,本身就值得骄傲。
对于找工难,你怎么看?经济复苏能带来转机吗?欢迎留言讨论!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澳洲印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 auyx.service@gmail.com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