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 >

中国义乌人硬气喊话!也有人订单腰斩,工厂停产!中美贸易战白热化,澳洲华商也在做最坏打算...

收藏

中国义乌人硬气喊话!也有人订单腰斩,工厂停产!中美贸易战白热化,澳洲华商也在做最坏打算...

大澳网 大澳网 13天前 13:57

一场“全球博弈”正在发酵!


中美贸易战不断升级你以为只是两国较劲?


其实,最先“中弹”的是那些靠出口吃饭的人!


义乌—中国制造的风向标小商户最有发言权:有人坚定喊“打到底”,也有人工厂停工、订单腰斩



而在澳洲,华人商家同样心惊胆战:红酒出口商边做边看,跨境电商开始囤货防风险,有老板直言:“表面平静,其实心里特别紧张!”


这不是冷冰冰的政治话题,这是一场横跨大洋的“现实冲击波”,影响着你我身边每一个做生意、拼生活的人。


到底这场贸易战还要卷多久?普通人又该如何在不确定中自保?我们来听听他们怎么说...



01

从街头采访看义乌现状:他们怎么谈中美贸易战?


近期,中美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贸易战愈演愈烈,引发了全世界的关注。


在这样的背景下,浙江义乌,这座以“小商品之都”闻名的城市,首当其冲地感受到贸易战带来的冲击。


这两天,小红书博主【熊猫有干货】发布的一条街采视频火了。


他去了浙江义乌,一个全国闻名、全球认准的“小商品之都”,问了几个老百姓几个不普通的问题:


“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你们怕不怕?”

“商品涨价,你们担不担心?”

“你们对祖国有什么想说的?”



看完那条视频,有点说不上来的感觉。


义乌人笑着说、怼着说、叹着说,但说出来的每句话都很真实,很“人话”。


这一仗,虽然打在国际层面,疼的却是他们这些靠外贸吃饭的普通人。


采访中有人说得特别干脆:“肯定要反对老美,支持祖国。”

还有人表示:“能抵制美国,就抵制到底。”


这就是不少义乌人的态度。


他们没啥复杂理论,也不爱讲什么宏观经济,态度就一个字:“挺”!



义乌人可能还真不是嘴硬。回顾过去这些年,从最早摆摊,到干代购、做电商、搞直播,义乌人一直都是“在变化中生存的高手”。


但视频另一面,也藏着不少不安。


有做外贸年轻人说:“订单越来越少了,没生意了。”



还有人担忧面临大部分人的失业,而且有些工厂已经停产,怕自己找不到工作。




还有一个做亚马逊出口的老板说得很直白:“订单量急剧下降,出口海外的电商情况非常差。”



这些不是抱怨,也不是躺平,而是“战场”上真正被子弹打到的人。


他们更焦虑生计。他们也不是不关心国家大事,只是更关心眼下的“明天早饭在哪儿吃”。


尽管如此,几乎所有被采访的人,在说到“祖国”时,都挺直了腰板。


当采访人问道:由于中美贸易战可能引起本地商品的涨价,问他们是否担忧。


有些人也是表示完全不怕,就要和老美抗到底!



“我觉得我们祖国会更强大更团结!”



说到底,义乌不是一个普通城市。

它是中国制造、中国外贸的“温度计”和“风向标”。

这里的变化,就是中国在全球贸易风浪中起伏的缩影。


而义乌,不过是这场博弈中最先感到寒意的城市之一。


事实上,受到影响的又何止是中国?


在大洋彼岸,澳洲的华人商家们也同样在悄悄感受着这场中美对抗带来的余震——不论是做红酒的、做超市的,还是靠跨境电商吃饭的,大家心里都开始有些发紧了……


02

从义乌到澳洲,另一端的华人商家也在焦虑...


中美贸易战的烈度不断攀升,澳洲并不是主战场,却处在风口浪尖的交叉点。


特别是那些做进出口、做平台供应链的华人商家,没人敢掉以轻心。


一位资深华人经济学家、莫纳什大学的史鹤凌教授就表示,这场贸易战对华人贸易商来说,“很明显是一场挑战”,并直言——“挑战远远大于机会。”



据《今日澳洲》报道称,做葡萄酒出口生意的Mimi Wang,是悉尼某酒庄的负责人。


她坦言目前澳洲红酒进中国仍是零关税,甚至因为中方对美国酒加了关税,“现在看来对我们是有利的。”


但她也话锋一转:“不排除之后会有对等关税,特别是我们很多原材料都是进口的,像橡木桶这些‘干料’,一旦供应链出问题,成本就要上去了。”



她用一句话总结自己的状态:“一朝被蛇咬,哪怕现在没被影响,也一直在紧盯形势。”


做电商平台的Andrew Ge也说得很实在:“目前没感到什么影响,但不代表后续不会有。”


他最担心的是澳洲政府“跟进美国”的政策,如果真的出现类似操作,“那就比较致命了。”



另外,他还提到合作的一些供应商也有美国业务,“我们担心他们的账期会不会收紧,对我们来说也会形成压力。”


悉尼Eastwood的一家华人超市老板,则更是把小心思全说了出来:


“你看我表面平静,其实心里特别紧张。”


他的商品目前仍能顺利清关、正常销售,但他已经开始做“防波动”的准备,比如考虑先多囤一些货,“怕以后涨价或限货能撑一阵子”。


但他也苦笑:“要是最后砸手里了呢?”



更现实的是,他已经发现“部分商品清关时间在变长”,而且有些产品的到货时间开始不稳定,这些细节让他感觉利润空间正被一点点侵蚀。


史鹤凌教授还指出,虽然这场贸易战矛头直指中国,但实际上“是通过中国,间接影响澳洲经济”。


他说:“如果中国经济进一步低迷,那对澳洲的铁矿石出口、教育出口,以及农产品出口,都会有很大影响。”



同时,对于那些同时在欧洲有市场的澳洲华商来说,情况也不乐观。


教授解释道,一旦中国的产能过剩,可能会转向欧洲倾销,但“欧盟已经公开表示不欢迎这种做法”。也就是说,欧洲也可能封锁市场,生意会更难做。


03

小编结语


贸易战,从来不是冰冷的数字游戏,它背后连着的是一条条订单、一家家工厂、一个个家庭的生计与希望。从义乌到悉尼,从工人到老板,从中国制造到澳洲仓库,这场看似遥远的博弈,正在真实地改变着无数普通人的日常。


有人说,这是新时代背景下的“全球化震荡”,也有人说,这只是经济周期中的一次“重构”。但无论怎样,对于身处其中的企业与个体来说,它不抽象、不理论,而是切切实实的焦虑、选择和应对。


面对不确定的未来,有人乐观,有人紧张,也有人默默在调整和自救。没有人能给出标准答案,但每一个踏实生活、冷静判断、积极应变的人,都是这个时代最值得被看见的力量。


时代会变,但人心不能散,信念不能乱。希望风浪之后,每一个努力生活的人,都能等来属于自己的平稳和晴天。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澳洲印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 auyx.service@gmail.com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登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