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澳洲 >

华人自曝: 生了一场大病, 让我对澳洲医疗彻底死心...

收藏

华人自曝: 生了一场大病, 让我对澳洲医疗彻底死心...

澳洲微报 澳洲微报 12天前 16:07


//前言//


澳洲医疗究竟是好是坏?在澳华人亲身经历:一场大病让其对澳洲医疗死心、甚至动摇了永居念头…


#01:

澳洲医疗遭质疑

有华人因此失去生命


近年来,澳洲医疗资源紧张的问题日益凸显,GP(全科医生)接诊压力大,专科转诊排队时间长,许多患者在小病拖成大病的过程中逐渐对澳洲医疗失望。


而近日一位在澳华人也表示,在生了一场大病后终于对澳洲医疗死心。


图片来源:小红书用户@努力控糖中(备孕版)


据这位华人网友表示,她已经在澳生活超过8年,生活和工作都已稳定,但生了一场大病后,自己动摇了永居的念头。


据她描述,去年发现自己有囊肿,但她的GP却对病症束手无策,既无法准确诊断,也不知该推荐哪位专科医生。


因此她不得不自费寻找专科医生,但却接连遇到两位不重视不了解病情的专家。


最令她崩溃的是,每次更换医生都要重新排队,两个月的等待让病情持续恶化,而雪上加霜的是,雇主也很不在意地评论“简单手术过后就会好”。


绝望之下,这位在澳华人果断在线上问诊后,选择回国就医。


而中国的高效医疗让她震惊:两周内完成所有专科检查,获得多位专家的详细诊疗方案。


且国内医生丰富的临床经验让她对病情有了清晰认知,三甲医院的透明化管理让她能主动参与治疗决策。


更让她感动的是病友的暖心支持,这与澳洲就医时的孤立无援形成鲜明对比。


图片来源:skynews.com.au


而没想到,她的遭遇引发众多网友共鸣,评论区里类似的痛苦经历比比皆是,甚至有位华人因在澳洲耽误病情,没有及时得到治疗去世。


我朋友的爸爸的肝有问题,是囊肿还是脓肿来着,在这边被两个gp担误了,都没上心看,尽开止痛药,最后破裂造成感染发展成败血症去世了,回国去治都来不及了



完全同意,我和我男朋友在澳洲一人生了一场病最后都一致决定回国



不能同意再多,小病靠自愈,大病靠运气



澳洲医疗真的很烂



我也建议有时间都回国看,这里慢死了!



但除了众多质疑声,评论区还有另外一个声音。


#02:

澳洲医疗的真正价值

体现在这里


毕竟澳洲医疗系统是世界上最好的系统之一,甚至不少人跨国前往澳洲看病,对此不少华人也为澳洲医疗正名:其真正的价值体现在重大疾病中。


在评论区一位华人网友就分享了自己女儿的抗癌经历,展现了澳洲医疗体系的另一面。


据她讲述,自己女儿13岁的时候突然出现脸颊肿大症状,GP初步诊断为感染并开具抗生素。


一周后症状未缓解,医生立即将其转诊至专科,第三天就安排手术取样,次日即确诊,一周后便开始了系统治疗。


整个过程中,澳洲医疗体系展现出惊人的高效:三次放射、三次化疗全部免费,医院甚至组建了专门医疗团队全程跟进。


治疗期间,她的女儿化疗后高烧送急诊,医护人员了解情况后立即安排住院输血,全程专业而细致。


更让家人欣慰的是,住院期间完全由护士照料,家人不用担心,大大减轻了负担。


如今二十多年过去,她的女儿早已完全康复,这段经历让她的家人对澳洲医疗充满感激:


“除了看专科医生付了点钱,其余一分钱没付。我十分感谢澳洲政府的。”


图片来源:skynews.com.au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大家纷纷表示只有重大疾病,才能体现澳洲医疗制度的好处,不少华人癌症晚期患者,在澳洲持续治疗后,花费少不说,更是大幅延长了生存时间:


家里老人癌症手术化疗才真正感受到了澳洲医疗系统的好,即不费人也不花钱,什么都安排好了,定期治疗护士上门服务,治疗效果也很满意。看来真的只有重大疾病才能体现得出来这个制度的好



我爸肺癌晚期生存时间超过5年了 感谢澳洲医疗



是的,我婆婆也是,胰腺癌晚期+转移,今年第9年了…当然不可不说的最重要的就是没怎么花钱…在国内的话估计要卖房子了




同感,我爸肠癌三期,手术加化疗结束,现在已经8年了。非常感恩。虽然是公立医院,自从GP转诊信送过去,很快就安排预约和手术。



对此,有网友总结表示,疑难杂症回国确诊更快,小手术选国内、但慢性大病留澳洲更稳妥。


疑难杂症回国会比较好的确诊,需要小手术的也是回国好,国内手术效率高。常见的大病慢性病例如 cancer 血液皮肤免疫系统等适合在澳洲,医保高,医疗服务体验好。个人感觉,不一定准确。



澳洲真的 特别疑难杂症啥的 得自己上心然后自己查或者直接打飞的回国确个诊再回来 澳洲除了真正能要你命的大病 其他病一律回国好



我是觉得因为这边资源太有限了,他们没有能力像国内这种效率和能力 团队去处理一些小到中等的疾病,大病我听说总体还是不错的,还是有靠谱的专家。但是比如说我的一些牙疼,囊肿,结节,这一类问题全部还是回国几周到两个月就搞定了,需要效率的话就真的需要回国



最后


医疗选择没有标准答案,在全球化的时代也不必二选一,善用两地医疗资源的互补优势,才是真正的智慧。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澳洲印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 auyx.service@gmail.com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登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