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学历女性低嫁后

"
数据显示,2024年高等教育中本科、硕士招生中女性占比分别达63%和54%。知识女性群体持续扩大的同时,传统“男高女低”(男性在经济、学历、职业等高于女性)的梯度婚模式,正被"女高男低"的婚姻组合打破。
一些高学历女性带着都市履历回流到三四线城市,体面的职业和收入让她们成为婚恋市场的宠儿。
但进入婚育后她们发现,自己的职业价值难以被真正看见,还需在性别地位和家庭分工上不断与伴侣进行博弈。
有女性困于生育损伤与职业断崖,也有人逃离了传统婚育的规训,但放弃和伴侣进行深度交流。
五位85后至00年间主动选择向下婚的女性,向我们讲述了她们的故事。
和前夫离婚时,我的高学历成为一记罪状
何维,41岁,高校副教授
2023年,我在申请成为正教授,那年我非常忙碌。春节除了大年初一,我都在家中闭关写论文。
6月难得有三天假期,我本想和丈夫、孩子、婆婆一起去家庭旅行,他拒绝了。假期回来后,他向我提了离婚。
他提离婚的时候,我耳边好像“轰”的一声,手和腿不自觉地发抖,很茫然,仿佛所有的感觉都丧失了。
我希望挽回,和他坐下来认真长谈了一次,他说,你是好妈妈,好儿媳,也是好老师,但不是一个好妻子。他责怪我对他的陪伴不够,情绪价值无法给到位。
我问他,这么多年,难道我的辛苦(做家务、照顾孩子、婆婆)你看不见吗?他说,哪个女的在家里不这样,光你这样吗?
我们是彼此的初恋,他读研一时,我读大三,18年感情,10年婚姻。
我从北京一所高校博士毕业,后入职东北一所高校,现在是副教授。我前夫是硕士研究生毕业,他在市属单位做公务员。
作为高校教师,虽然我们不需要坐班,但一些事情需在弹性化时间里完成。我一篇论文的创作时间大概需要半年,期间每天要看大量文献,还要去各地参加学术会议,听领域内专家的声音。
尤其现在,面对“非升即走”的压力,我身边有很多青年女教师都不敢生孩子,因为科研工作不能断档,一旦断了就很难接续上。
这就会跟丈夫的诉求产生矛盾。在他看来,理想的女高校教师是性格稳定,时间充裕,又有很高的收入。
2015年,我生下了儿子。那段时间,我还在一个专科院校过渡。当时也没想着要生,是意外怀孕。我跟前夫说,还没有做好当妈妈的准备。他说不行,他想要孩子。
我爸妈也在劝我生,说已经有了,不生影响夫妻关系。那10个月我买了很多育儿读物,他根本就不看。他一贯的借口是,工作忙。
刚生产之后,孩子小,哭闹时我有时要整宿整宿地抱着他。他觉得自己明早还要上班,就让我和孩子去另一个屋里休息,当时我在休产假,觉得很合理。我没想到,我们整整在一间房子里分居了8年。
之后孩子晚上的哭闹,感冒、发烧,他一句,单位有事,明天有会,要写材料,所有的责任就都到我肩上了。
以前我会因为这些事跟他吵架,后来我不吵了,根本就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
我一年的收入大概18-20万元,离婚时,我的账面上就只有1万多块钱,前夫有30多万。
经济支出上,虽说我们一直是AA制,由于他在家庭生活上参与得少,花得也少。
家庭花销上,婆婆帮助我照顾孩子,那婆婆在我家的生活费用,包括日常带孩子出去旅游,给孩子报班等等,也是我花钱。
前夫的家庭条件,跟我家相差挺大的。他是单亲家庭长大的,妈妈做零工。
我爸是大学老师,妈妈是银行中层。婚前买房买车也有他们的资助,离婚后也给了我经济上的支持。
而他靠自己一点点打拼出来后,会有一种心态,不允许另一半比自己更强大,会跟妻子产生竞争意识。
我32岁拿到副教授这年,他还不是副处,能看出来他当时很焦躁,也很拼命,写材料更加用心,会跟上级争取更多实质性的工作去做,就是为了拿副处实职。
我当时挺高兴的,以为他上进。但我爸提示我,这可能会给你们以后的生活埋下隐雷。最终,这句话也确实应验了。
高学历的我,成为他跨越阶层的装点
梁田田,33岁,在读博士
认识他是2017年,我读研究生第二年。我因公益救助流浪动物去一家广告店做物料,他是那家门店的店长,要了我的微信。之后一直想邀请我出来吃饭,穷追不舍。
他比我小三岁,出社会比我早,初中没毕业就辍学了。相处时,他表现得很体贴,会永远记得我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有时在生意上的事还会征求我的建议。
我父亲做生意,母亲在国企工作,两人总是很忙。从小到大,他是相处时细节上照顾我最多的一个。这很打动我,认识半年,我们在一起,后来就结婚了。
但当时也埋下雷点,由于内在修养和高等教育的缺失,他没有太多的语言词汇表达自己的情绪,一旦我们沟通上出问题,他就喜欢用情绪去解决。一次他坚持要我做一件事我没做,他挥手砸烂了店面的玻璃。
他这种割裂的表现,让我想过要分开。每当如此,他就低头了,说会改,下跪,哭,扇自己耳光,自虐。
2019年年底,我生完孩子后,他对我的态度开始有所改变,比如说陪伴的时间减少,生意上不再听从我的建议。
再后来,他因为做生意,在家乡四线城市接触到三教九流。
那样的男性圈层里有轻视女性的惯性,他在其中浸染久了,开始认为我这个高学历的伴侣,也不过是他人生路上可以控制的棋子。
我们的离婚争端发生在2022年。我想从外地回老家城市工作,在准备考试以及调档材料。那天我问他,你要陪我去吗?
他不去。我找了一位男性友人朋友陪我,他就生气了,说我不守妇道,认为女性要三从四德,不该有男性友人,甚至不可以跟男性单独出去。
我想我当时不该激怒他。晚上9点多,他喝完酒回家后,先是拽我的手机,看我是跟谁一起去的,发现我说请对方喝奶茶,他更恼了,把我的手机摔碎了,他1米86,大概170斤重,用拳头砸我的身体,用脚踹我的腿,最后让我立马开车带他去店里写离婚协议。
我在恐惧中,还不知道已经被他踢到骨折。当时我们家住一楼,强行走到车上后,我开到小区门口,发现一对年轻夫妇在遛狗,我立刻停下、跳车,向他们求救。
那个男人跟前夫一样,又高又壮,他把我挡在身后,帮我跟同小区的姑姑打了电话。
那件事之后,我的家人把我保护起来,我住院治疗同时接受了心理咨询。我很长一段时间没和他见面,也没有沟通。
差不多痊愈后,我坚决要离婚,他不同意,当时我和我父亲对他说,不同意就送你去坐牢,他才签字。
离婚后,我努力工作与向上深造,进入本地一所高校当辅导员,又申请了在职读博。
我们对外没有公开离婚的消息。小城市关系网错综复杂,而且为了女儿,我不愿意和他撕破脸,想给女儿保留一个完整的家的印象。
现在他对外还宣称我是他的妻子,跟别人介绍我时,还带上我的学历和职业,仍乐于把我的身份当作一个炫耀。
靠男性拯救自己逃离原生家庭,这是一种幻觉
薛婷,211本科,25岁
和前夫结婚,多少有赌气的意思,尤其是和我妈。从小她就管我特别严。
上小学的时候,妈妈要求我每次考试都要考全班第一,有一次我没做到,她让我跪在地上,罚跪半天。
今年我25岁,在外地一所重点中学当老师,每次回到家,妈妈让我8点之前必须起床。一次我睡到8点半,她就骂我猪狗不如。
在我看来,原生家庭对我伤害特别大。所以我跟前夫在一起的时候,就是希望他能够拯救我,或者拿他当一个精神寄托。
我很缺爱,需要爱。
认识他时,我在西安一所211大学读本科,去一家店里兼职打工,他正好是店主的朋友,长我11岁,一直追我,我就动摇了。
在一起几个月后,他告诉我自己有婚史,又说对前妻已经没感情了,我也信了。
前夫高中没毕业,婆婆甚至一个字都不识,他家里在陕北靠挖煤矿致富,家中约有一两千万资产。我妈是家庭主妇,爸爸自己做些藏品生意。
2022年2月底,我和前夫回家见家长,因为前夫说话没分寸,没待多久,我和他一起被赶了出来。我妈那次特别生气,直接把户口本甩给我,把我推出门外,我还是和前夫领了证。
婚后,我在高中当老师,我慢慢发现和前夫真的不合适。他曾被单位调到办公室里做文字工作,用电脑写宣传稿什么的。
前夫写不出来,一直都是我帮他写,没能力干好这份工作,他就又去做苦力活了。
我也发现他不断地跟别的女性纠缠不清,我们爆发争吵后,他就会家暴。印象中,我被他打过9次,甚至拿刀威胁我。
后来我才知道他对前妻也家暴。婆婆也嫌弃我是个外地人,说我嫁给她儿子是图钱,男性离几次婚都没关系,女性二婚就不行。
最后一次前夫打我,我报警之后,爸妈从河北老家连夜开车过来,陪我去了医院。2023年8月,我和前夫办了离婚手续。
这段婚姻让我意识到,无论你的学历、见地如何,在传统保守的家庭眼中,仍然只是依附于婚姻的“第二性”而已。
我想奉劝广大女性,不要轻易嫁给条件好、人品不好的人,一旦发现对方有问题,要及时止损。
没婚房,不要娃的跨国婚姻,也回避了深度交流
燕华,27岁,留美博士,法律从业者
今年我27岁,在美读博结束后,留在了当地工作。我的丈夫31岁,学历是高中(笑)。我现在都不适应叫他“丈夫”,感觉有点怪,更习惯用partner称呼。
我一路向上求学的经历比较复杂。我是安徽人,本科在一所985读工科,临近毕业申请到美国读书,转而读法学,后来又念了研究生,一路又读到博士。
我们是在约会软件上认识的。我被他吸引是觉得他人很有趣,他的学历是高中毕业,他父亲在他未成年时就去世,他靠母亲抚养长大,从15岁开始就独自生活了。
可能是因为没人监护,他的规划里没有读大学这件事,高中毕业时甚至没参加SAT(美国高考),而是直接进入工作。
认识他时他在药企做质检方面的技术工人,工作稳定。
我听说这段经历后很诧异:怎么会有人没有想到要报名高考?他觉得没什么。不过和我在一起后,他告诉我说还想去上学。
今年春季大学开学,他去读大学了,学的是机械工程。
目前来说我们的经济收入差别不大,这一度让我黯然神伤。2023年,我博士即将毕业,求职不顺利,靠延毕的学生签证继续待在美国。
渴望有offer帮助拿下工作签证,可去求职时,面试官一听我说需要帮我办工签,工作也没了下文。就像一个恶性循环。
我当时的男友,现在的丈夫看到我因为工作和驻留一直发愁、哭泣,就向我求婚了。
我和丈夫也没有操办婚礼,我的证婚人是我们法学院的院长,我和丈夫拿着结婚证明去办公室找他签字,发现他们还特意布置了一番,还为我们拍照留念。
这也契合了我自小到大的愿望。我不喜欢嘈杂的婚礼,而我们暂时也没有要娃的打算,和婆婆分居,一年大约只在感恩节等节假日时见面,因此也没有太多冲突。
现在我们还是租房子住,不过有考虑要买房。刚认识他时,他没有主动做家务的意识,得催着他干。
比如他总是忘了扔垃圾,后来我反复跟他说,垃圾要扔了,垃圾要扔了,他就会站起来扔垃圾。这一招对他来说还是管用的。
跟丈夫待在一起时,我们的共同活动是户外活动、健身、看电视、养狗遛狗。我俩很大的一个差异是社会议题上的。
比如他支持川普,说川普为人民做好事,我就不太能赞同。比如之前我跟他说,因为他是白人,找工作就很简单,我没有工签就很困难,他也难以理解。
这不影响我和他生活当中的相处。只是交流上,会流于肤浅,只要我们彼此保留着一定的交往距离,生活就会简单高效而快乐。
图 | 穿着学士服举办了婚礼
读博期间二胎,我辞去别人梦寐以求的工作
叶晓慧,32岁,在读博士
在职读博的第一年,我意外怀了老大。我之前是立志不做全职妈妈的,休完产假后,觉得带娃、工作和读书,让我有心无力,我就提了离职。
本打算继续专注读完博士,8个月后,又意外怀上老二。当时我是在孕育和学业间两难的,但那时老公说他会负责,我那时信佛,相信堕胎会伤害生命,就留了下来。
读博期间生了两胎,身体变差很多,最明显的是记忆力衰退,以前看一天的论文也不觉得疲惫,现在看20多分钟就会累,博士也要延毕了。
2017年,我25岁,在重庆读研究生,那时父母各种显性和隐性的催婚。我来自四川一个地级市,他来自重庆,我们认识是因为他想考研,找我给他辅导考研英语,期间他对我表示好感,但我一心想毕业后去一线城市闯荡,就拒绝了。
直到2020年前后,我妈因病要住院。我妈住院前后他尽力帮助,也会煲汤来看我妈,带我出去散心。
疫情的不确定性与家庭的变故冲击下,我的心意改变了。大概两三个月后,我们确定了关系,一年后结了婚。
我们最开始是两地婚姻。我怀孕一胎时,在深圳一家单位工作,他在家乡做连锁店的生意。我们商量后决定将一部分家务和育儿劳动外包出去,他出钱让我住进了月子中心,生产后请了育儿嫂。
但两次孕育、产检全程都是我一人面对。他人忙着工作,整个过程是完全不参与的。在他眼里,男性就该在外面赚钱养家,女性只需要安顿好大后方。
我反驳他流露出的大男子主义,他便沉默。我知道,他心里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根深蒂固,只是表面上不再过多争执。
他也会说出让人很生气的话。读博期间我去国外交换读书时,把两个孩子都带了过去。但他会说,你一天天不就是带个孩子吗,能有多累?完全看不到女性的隐形劳动。
孩子办各种证件,打什么样的疫苗,穿什么衣服和鞋子等琐事,完全是我在费心力。他否认的是母亲养育劳动的价值。
我们俩和公婆共居。我靠追星、看电影和演出缓解工作和学业压力,公婆不理解,说这纯粹是浪费钱。而他们也经常把老家的亲戚喊到家里打麻将,让我心烦意乱。
我一度内耗很严重,晚上眼睛一闭,就觉得,天,我怎么能这样和另一个家庭共生一辈子?
我之前蛮感性的,后来主动提出要和丈夫签署一些协议,二胎协议,出轨协议等等,有关万一离婚后,财产分配问题什么的。
等明年博士毕业后,我还是打算出来找工作。不过,我辞去的第一份工作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也许读完博再进去前单位都很难。
虽然养育一儿一女的快乐也没有什么能够比拟,但如果重新来过,我也许不会选择,在当时那种最脆弱的时期,有一些盲目地进入婚姻吧。
图 | 一面读博,一面带娃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澳洲印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 auyx.service@gmail.com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登录
印象用户498532
3天前 2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