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澳洲 >

避雷!墨尔本最可怕的地方,没有之一!

收藏

避雷!墨尔本最可怕的地方,没有之一!

墨尔本微生活 墨尔本微生活 3天前 12:01

一辆粉色的儿童小自行车,带着辅助轮,孤零零地靠在走廊的墙边,


旁边堆着垃圾、用过的针管,还有一辆Coles超市的购物车。


尿骚和烟味混杂在一起,空气里弥漫着刺鼻的味道...


瘾君子们无视地面的保安,穿过大厅走进电梯。


居民们说,他们的目的地是楼上的一名八旬老妇人,


她以 “便宜且纯” 的毒品吸引了大量买家。

楼外的儿童游乐场冷冷清清,偶尔能看到一两个青少年在荡秋千。


而就在离这里不过50米的小学放学不到半小时,毒品交易竟然就在眼皮底下进行。


孩子和毒瘾者共处一地,形成了这座墨尔本最令人唏嘘的公屋区。


生活在这里的居民,早已习惯了这种荒诞而又危险的对比。


在这座位于Richmond的Elizabeth St的公屋里,


51岁的Jackie已经住了20年,陪伴着三个孩子在这里长大。


这些年,她无数次报警,也亲眼看着毒贩和瘾君子在自家门口打针。


她的女儿甚至因为出身这里,曾被老师当众嘲讽 “这里的孩子长大后都会变成瘾君子”。


Jackie说,早在当地的 “安全注射室” 建成之前,她就发现过尸体。


可自从注射室落地,街头的死亡案例明显增多。

哪怕是白天,她都不敢独自外出,言语辱骂和性骚扰几乎成了家常便饭。


楼下,一名正在戒毒的男子牵着一只狗。


这只狗原本是别的瘾君子拿来换毒品的,他不忍心,索性收养了下来。


而周围,瘾君子们瘫坐在公共椅子上,或是赤膊晃荡着走进街角的小卖部。


这里,成了墨尔本海洛因危机的 “震中”,也是全城最 “烂” 的地方之一。


2019年,维州工党政府在Lennox St试点开放了安全注射室,给瘾君子们安全地吸毒。


可自那以后,恶性事件频发。


有人打完针倒在街头,手里还攥着针管;


有人死在小学对面的人行道上;


甚至还有人带着刀闯入学校,或在学校围栏外裸露下体。


从12岁起就住在108 Elizabeth St公屋的Dan说,他从未见过现在这种混乱景象。

家门口的走廊经常被水淹,因为瘾君子们直接打开消防栓取水,用来稀释毒品。


在他看来,注射室选址在小学旁边简直是天大的错误。


他坦言,这片区域,想活着离开都难,他身边已经有不少朋友都死于毒品。


他回忆说,很多一起长大的朋友结局都不好。


曾经熟识的一个哥们,年纪轻轻就当了爸爸,没多久便因毒品去世,年仅22岁。


数据显示,墨尔本已成为全澳海洛因之都!


澳洲刑事情报委员会最新的污水检测报告显示:


维州的海洛因使用量几乎占全国一半,2023年估算使用量达到456公斤,


远超新州的366公斤和昆州的82公斤。


Richmond本就是传统的毒品交易区,注射室开放后,吸引了更多毒品使用者涌入。

住在附近的Christine Maynard感慨,这些年最让她担心的,是住在公屋里的孩子们。


毒窝就在孩子们家门口,他们的成长环境令人揪心。


孩子们早已习惯了看见瘾君子进进出出,这种麻木本身就很可怕。


她还提到,自己亲眼见过无数令人震惊的场面。


曾有一次,警察在注射室对面的街道拉起封锁线,因为有人当街吸毒过量死在路边。


还有一次,她在公屋外的烧烤区发现,两块巧克力底下,藏着一支满是血的针管。


如果孩子们伸手去拿,后果不堪设想...


在这片公屋住了30年的Peter,如今已经当了外公。


女儿抱着孩子站在楼下,说这里的环境已经和她小时候完全不同。


她坦言,注射室的存在,让周围的状况越来越糟。


除非瘾君子们发疯般叫嚷,她自己倒不常感到害怕。


但她更担心的是,未来的孩子们是不是也要继续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


而且她发现,如今越来越多的瘾君子,干脆住进了公屋里,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如今,Jackie早已对这片土地上的种种麻木了。


虽然心里依然希望情况能变好,但她也明白,


二十年的亲身经历告诉她,这希望恐怕很渺茫。


至于当年被老师嘲讽 “这里的孩子长大都会变成瘾君子” 的女儿,


如今已经在皇家儿童医院的儿科ICU,用自己的专业和努力,挽救着无数孩子的生命。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澳洲印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 auyx.service@gmail.com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