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澳洲 >

从中国走私99kg毒品入境!黑市价达$9100万!拿个包裹赚$500?中国留学生、澳洲男子先后落网

收藏

从中国走私99kg毒品入境!黑市价达$9100万!拿个包裹赚$500?中国留学生、澳洲男子先后落网

大澳网 大澳网 3天前 11:06

最近两宗毒品案件,


再次揭开了“毒品走私产业链”,


那令人细思极恐的一角——


一边是中国留学生“轻信好心人”误入陷阱,


一边是澳洲男子直接被查出,


从中国进口整整99公斤毒品!


这不再是那些惊心动魄的好莱坞电影桥段,


而是真真切切地发生在我们身边


01

拿个包裹给$500?!澳中国留学生被贩毒集团盯上,揭秘招聘套路‍‍‍‍‍‍‍


“轻松拿包裹,$500立赚。”


“朋友介绍的兼职,不用出力,签收一下就行。”


“帮忙接个快递,顺手赚点钱。”


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特别是在生活成本飙升的当下,很多留学生、背包客、甚至本地居民都在寻找能“补贴生活”的方式。但你知道吗,这种“工作”,有可能让你一夜之间从留学生、普通人变成跨国走私案的主角。



最近,澳洲联邦警察局近期曝光了多起毒品走私案,结果却让警察大跌眼镜!


涉案者大多是“背景干净”的中国留学生。


他们被犯罪集团盯上、利用,成为运送毒品的“工具人”。



“我们已经看到太多次了。”联邦警察Jason McArthur表示,“犯罪集团专挑签证身份敏感、经济压力大的留学生下手。”


这些套路往往是这样的:


  • 朋友圈或微信群中收到招聘信息;

  • 所谓的“轻松兼职”不需要签合同,只要提供地址、帮忙接收快递;

  • 每次“任务”可获报酬$300-$500不等。



听上去就像是“赚快钱”的捷径,但实际上不少求职者已经站在了犯罪的十字路口。


警方曾在墨尔本多处房产中,查获了价值超过90万澳元的甲基苯丙胺(俗称“冰毒”),而其中三名涉案人均为持学生签证的外籍青年。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


年轻、缺钱、轻信朋友的推荐。


更有甚者,犯罪集团利用学生签证身份干净、不易引起注意的特点,把毒品寄送至合租屋、空置房或PO Box,再让“任务人”前去签收。



每“签收”成功一次,


可得$500佣金,


而这些毒品背后的黑市价值,


往往高达数十万澳元!


一名留学生在庭审时泪崩:“我真的以为那只是普通快递……”


而这种“包裹”并不总是毒品,也可能是现金、大麻苗、伪造证件、非法药品等,几乎都是重罪。


02

澳男涉嫌从中国走私99kg毒品入境!黑市价达$9100万,恐判终身监禁‍‍‍‍‍‍‍


而另一边,联邦警方和边防局联合侦破的一起大案,则揭示了更复杂、更高端的毒品走私网络。


2024年10月,一批从中国出口、标记为“汽车变速箱”的货物抵达悉尼港。经验老道的海关人员凭直觉,决定抽检这些货物。



结果在4个货箱中发现甲基苯丙胺(冰毒),


总重量为99公斤!


这一数量,


足以进行99万次街头交易,


黑市价格约9100万澳元。


警方在不惊动收件人的情况下,使用“取毒换货”策略,将毒品取出后,用无害替代品封装,再顺利让货物送达至西悉尼Girraween的一处自助仓储设施。



接下来的2个月里,警方秘密监控,并在1月初看到两名男子出现并搬运箱子。警方随即跟踪至其中一人位于Newcastle以北Raymond Terrace的住所,实施突袭,缴获:


  1. 毒品残留物

  2. 大量现金

  3. 一把仿制枪械

  4. 手机与通信设备


这名39岁男子当场被捕,并被控“商业数量走私”,该罪名最高可判终身监禁。



另一名涉案男子目前仍在调查中。


根据警方调查和多年来的案件总结,从中国寄毒是因为:


  1. 物流通道繁多,不易检测
    可以伪装成合法产品(如汽车配件、家具、保健品)
    犯罪集团在中澳两地都有“中转站”,可以随时更换收件人

  2. 更重要的是,犯罪集团利用了“物流裂缝”和“外包制度”:

  3. 发货人、物流公司、海关代理、快递员之间层层脱节;

  4. 即便查到收件人地址,也很可能是空屋、PO Box或者短租合租房;


最终任务落在“接收者”身上,正是他们想要“牺牲”的角色。


说实话,两起看似毫无关联的案件,却勾勒出同一幅可怕的图景:


别以为只要你不是主谋就安全——澳洲警方已经表态:不管你是否“知情”,只要你签收了包裹,就涉嫌犯罪。


03

小编结语


毒品的代价,不只是一纸刑期。从表面看,是一次“轻信”、一份“兼职”,但背后可能是牢狱之灾,更是人生断崖。


对于中国留学生来说,在异国打拼已经不易,面对高涨的房租、学费和生活压力,再被“快钱”诱惑,更是雪上加霜。而对于广大在澳华人家庭来说,这样的案例更是一记警钟——我们该如何教育下一代守住底线?该如何识别生活中的“毒苹果”?是时候集体思考、警惕并行动起来了。


希望我们都能记住——毒品不会挑人,但犯罪集团会。别让一句“我只是签收了个包裹”,成为你人生的注脚。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澳洲印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 auyx.service@gmail.com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