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脾胃不好的人,往往有这8个症状

在中医理论中,脾胃被认为是人体的基础,主要负责运化水谷精微,即消化和吸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脾主升,胃主降,倘若这个顺序错乱或其平衡被打破,就会招致脾胃病,甚至变生其他疾病。
脾胃虚寒有8个典型症状
春季阳气生发,人体肝火会随阳气上升而影响脾脏功能,此时的养生重点就是“健脾”。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赵忠印提醒,脾胃不好的人往往有以下8个症状:
1. 消化不良:食欲减退、胃脘腹胀闷、恶心呕吐、腹泻、大便稀软。
2. 腹部胀满:脾胃功能低下导致的腹胀。
3. 疲乏无力:脾胃虚寒时,机体无法有效吸收营养,导致体力逐渐下降,易感到疲倦乏力。
4. 食欲不振:脾胃虚寒影响消化功能,导致食欲减退,口味变淡,对食物的吸收和消化能力下降。
5. 怕冷畏寒:脾胃阳气不足,阴寒偏盛,使人易感到寒冷。
6. 舌苔白腻:脾胃虚寒的人通常舌苔厚重白腻,口感黏腻不爽。
7. 容易累:脾胃发虚,不能充分运化营养滋养四肢肌肉,人易疲惫无力、少气懒言。
8. 脸色发黄:脾虚、气血不能上荣,时间久了,就会面色萎黄、皮肤没有光泽。
为什么中医总强调养脾胃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中医师项凤梅表示,作为人体的“后天之本”,脾胃功能好坏关系着健康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恢复能力以及免疫力。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医师刘大铭提醒,脾虚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和调养还会累及五脏六腑,及呼吸、消化、循环、生殖等系统功能。
肺
脾属土,肺属金,如果脾气虚弱,脾土不能生养肺金,肺气会跟着虚弱,导致肺气不足,使人易感外邪而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如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哮喘等。
胃
脾若虚弱,胃必受累。中医学研究发现,脾虚会导致一系列胃肠道疾病,如腹泻、消化不良、肠胃炎、胃肠蠕动功能失调、结直肠息肉等。
肝
脾负责运化食物,脾健康则有助脂质代谢,脾功能失调,代谢废物处理困难,就会堆积在肝脏中,从而影响肝的供血和其他功能,甚至形成脂肪肝。
心脏
脾负责统筹人的气血,供养心脏。一旦脾出了问题,不能益气生血,就会导致心血失调,引发心律失常、心肌功能减退等心脏疾病,表现为心慌、胸闷、乏力、胸前区不适等。
肾
肾藏先天之精,温养脾,脾为后天之本,生气血营养肾。长期脾虚会牵连肾,常有烦热、盗汗或畏寒怕冷、手足冰凉等症状,甚至影响生长发育、生殖功能,造成女性闭经不孕或男性性功能减退。
一份全方位调脾胃提示
养脾胃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需要从日常习惯的改变入手。
1、早睡早起,不要熬夜
晚上10点半上床,保证11点前入睡,睡前不宜做兴奋神经的事或剧烈运动,同时将手机放在卧室外,以免影响睡眠。
2、一日三餐,定时定量
保证饮食多样化,以清淡平和食物为主,少吃辛辣刺激食物,不暴饮暴食,也不要吃宵夜。
脾虚的人可少食多餐,选择一些补脾益气升阳的食物,如薏米、山药、莲子、芡实、茯苓、红枣、生姜、羊肉等。
3、心情愉悦,轻松乐观
好情绪有助气血通畅,神志清明,平时要注意劳逸结合,有烦心事找亲朋好友倾诉,或听听轻松的音乐、做喜欢的事,以转移注意力。
4、运动健身,适时适量
每天饭后休息10~30分钟,到户外散散步。如果吃得过饱适当延长休息时间,饭后半小时内不能做剧烈运动。可以选择太极、八段锦、慢跑等运动。
太极拳:动作缓慢、连贯,能引导气血在全身顺畅运行,对脾胃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八段锦:“调理脾胃须单举”一式,通过手臂的一上一下对拉,刺激脾胃经络,促进脾胃气血运行。
慢跑与散步:两种简单有效的有氧运动方式,能促进脾胃的气血流通,增强脾胃功能。
全国名中医、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张小萍提醒,养脾要注意四季差异。
春季肝气旺盛,应选择有疏肝理气、健脾养胃功效的食物,如山楂、陈皮、麦芽等;
夏季暑湿困脾,易导致食欲不振,应选择有清心解暑、健脾利湿功效的食物,如绿豆、西瓜、荷叶等;
秋季干燥易伤肺津,肺与大肠相表里,应选择有润肺养阴、润肠通便功效的食物,如蜂蜜、芝麻、核桃等;
冬季寒气盛,进补前先调脾胃,饮食以温热为主,避免腹部受凉。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澳洲印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 auyx.service@gmail.com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