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 >

韩国企业三星加速撤离中国市场

收藏

韩国企业三星加速撤离中国市场

联合早报 联合早报 12-06 18:36


自2017年韩国部署“萨德”(THAAD)反导系统以来,韩中关系持续未能完全恢复。同时,中国市场环境发生变化,中国企业竞争力迅速提升,且“国潮”消费现象崛起,近年来,从化妆品到高端制造业,韩国企业从中国市场撤退的现象愈演愈烈。


b626a1ead038c2d20c17a66cd3ab4ca.png


韩联社日前报道,LG显示今年9月以约2万亿韩元(近19亿新元)出售广州大型液晶显示器(LCD)工厂,标志着韩国企业全面退出大尺寸LCD业务。


与此同时,三星电子2019年关闭了广东惠州的最后一家智能手机工厂。尽管曾在中国市场占据领先地位,三星如今的市场份额已几乎为零。为应对高成本压力,三星已将智能手机生产线转移至越南和印度。


韩国汽车企业的境况同样不容乐观。现代汽车曾在中国市场风光无限,如今生产基地由五个缩减至两个。起亚汽车在华盐城的三家工厂也仅剩两家运营。


数据显示,现代和起亚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从10年前的10%以上跌至2023年的1.6%,与德系车(17.8%)和日系车(14.5%)相比差距显著。


受到萨德事件影响最严重的是乐天集团。乐天玛特于2018年全面退出中国市场,其百货业务也于2022年结束运营。


化妆品领域亦未能幸免,爱茉莉太平洋旗下品牌赫拉、伊蒂之屋相继撤出。2024年第三季度,爱茉莉太平洋在中国的销售额同比下滑42%,营业亏损高达300亿韩元。


据统计,2023年韩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骤减78%,仅为18亿7000万美元,创近年来新低。中国在韩国的投资排名也滑落至第七位。


对此,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分析,中国国内人工成本上升、外资优惠政策减少,加之本土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正迫使韩企将投资转向越南等新兴市场。


专家指中国市场已进入精细化运营阶段


面对在中国市场的困境,韩企正在寻求业务模式的调整。


一家正在缩小中国业务规模的韩国制造企业负责人透露:


“中国内需市场已经过了依靠数量扩大销售的增长阶段,现阶段应通过结构优化,构建即使销售量较少也能实现收益的模式。”


专家指出,中国市场已进入精细化运营阶段,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品质要求不断提高。韩企若想在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从依赖低价和规模的策略转向注重高附加值产品和优质服务,以满足市场对个性化、高端化的需求,进而实现盈利目标。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澳洲印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 [email protected]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