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一大骗局被曝光, 大批华人中招! 10%海鲜造假, 甚至濒危物种都被搬上餐桌!
临近圣诞,哪怕现在生活成本高,快要到澳洲一年中最重要的假期,大家还是会咬牙享受一次大餐。
要么买上一些高端海鲜,要么前往餐厅来上一餐美食。
万万没想到,在生活如此艰难的时候,竟然还有人给大家埋下陷阱!澳媒报道,澳洲的海鲜里面,10%都不是真货,这其中餐厅的欺瞒程度最高!
就在最近,来自Minderoo Foundation的研究人员对澳洲的各种海鲜进行了一次检查。这一次抽样调查非常详细,研究人员对在鱼市、餐馆和超市出售的672种海鲜产品进行了抽样,想要确定澳洲海鲜的品质,可是调查结果出乎所有人意料!
原来,我们平日里吃的那些海鲜,其中很多都不是真品,有些是被其他鱼类替代,有些跟描述根本不符连种类都不对,甚至调查人员还在抽样之中发现了濒危的海洋物种...
根据调查结果统计,在澳洲销售的海鲜产品中,超过十分之一的产品有问题,在11.8%的案例中发现了明显的标签错误证据,产品DNA与包装、菜单或市场标牌上显示的不符。想到可能会有假货存在,只是没想到占比如此之高!
这其中误差最大的就是鲨鱼和鲷鱼这两种海鲜产品,在市面上出售的所有鲨鱼产品之中,超过33%都不是正确品种;25%的在售鲷鱼也与包装上的描述不符。
鲷鱼存在的问题是,鲷鱼肉被替换。以目前的市场价格,鲷鱼肉在海鲜零售店售卖每公斤为22澳币。但是如果使用替代品,这个成本会降低很多。
一些海鲜零售商以此牟利,而替代品与真正的鲷鱼肉口感和味道很近似,以至于没什么人发现异常。
在海鲜市场,鲷鱼被替换的概率是11.3%,已经不低了,同比之下超市的替换行为就很少,仅有4.6%。但是各个餐厅经常出现替换现象,高达18.8%的餐厅有替换鲷鱼肉的行为。
餐厅出现替换行为更多也是有原因的,第一是可以赚取更多差价,其次,餐厅也不需要标注鱼类的具体信息,所以让餐厅有更多可乘之机。
更为关键的是,一些商家并不知道自己用来替换鲷鱼的海鲜是什么品种,调查人员在研究之中甚至发现有商家使用了濒危鱼类充当鲷鱼...
鲨鱼肉被弄错除了以上原因之外,还有的则是因为种类太多,一些商家自己都没搞清楚。
这项报告发出以后,立刻引发了全澳讨论,谁也不想白白当一个冤大头,更何况大家也不知道自己被骗了多久。
澳洲政府也非常重视这件事情,已经紧急召开了对海鲜原产地标签法的讨论会,预计未来海鲜原产地标签法会全面升级,不论在餐厅还是海鲜市场,都需要对海鲜的种类、产地等信息进行明确标注,一旦发现造假会遭到重罚。
为什么澳洲政府如此紧急的讨论了海鲜原产地标签法,一方面是因为不想让这类海鲜骗局继续存在,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澳洲一直都非常重视产品标签问题!
这个标志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大家在购物的时候经常能够看到,很多人以为这个标志是告诉大家,商品经过了Australian Made Campaign Ltd (AMCL) 的权威认证。符合澳洲各项规定。
不过,大家可能没有注意,澳洲的这个标志也有很多细分种类的。
这里面有澳洲制造,澳洲海鲜,澳洲种植等等各种分类,只有明确了这些分类以后,才能确保这些商品真的符合澳洲的各项标准。
前面提到的海鲜标注问题,如果带有Australia Seafood标签,则代表这个海产品的主要原料必须都在澳洲养殖或者捕捞,后续所有加工流程也必须在澳洲完成。
之前,标注Australia Seafood只能证明的确是在澳洲生产或者捕捞的海鲜,但是并不能精确到具体品种,所以澳洲政府才考虑将所有信息详细规定,避免出现海鲜品种不明的情况。
当然,也有些商品里面含有澳洲的原料百分比,明确表示,这个商品与澳洲的相关性。
之前澳洲也出现过一些标签造假的事情,也有华人商人牵扯其中。
疫情之前,国际旅行非常火热的时候,每年都有大批国际旅客来到澳洲,有商人为了牟利,直接将产自中国的玩偶贴上来澳洲制造标签。
这些打着澳洲制造标签的玩偶销量很好,不少国际旅客都会买一些作为纪念。直到这件事情被澳媒曝光。
对于这种伪造标签的行为,澳洲政府是严令禁止的,造假的商人也遭到重罚。
澳洲对商品的安全性非常重视,这也是澳洲严格执行标签法的原因。但是这其中还是有漏洞存在,谁也没想到澳洲海鲜竟然有这么大的问题。超过10%的海鲜造假,这么长时间大家都被蒙在鼓里。
如果政府出台更详细的规定以后,类似的造假行为可能会大大减少,毕竟被发现了一定会遭遇重罚!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澳洲印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 [email protected]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