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姑娘远赴瑞士“安乐死”!引发网友泪目热议!澳洲安乐死合法化,华人对此怎么看?

人们总在奔忙,却少有片刻停下去思考终点将至时到底该如何告别。
就在近日,一位上海姑娘远赴瑞士“安乐死”,开始了自己生命的倒计时,引发大批网友热议。
全澳很多州都已放宽安乐死,华人社区对此怎么看?
01
中国女孩远赴瑞士"安乐死"!20年病痛折磨,只想要一个解脱
近日,中国上海女子沙白一跃登上热搜榜前列,与其相关的关联词赫然写着“安乐死”三个大字。
据悉,沙白今年43岁,早年就患有红斑狼疮,因为不堪忍受病魔的折磨,最终她奔赴瑞士安乐死,以此来给予一个痛快的“解脱”。
在做出这样决绝的决定之前,沙白在托福学习圈颇有名气,她本人曾是一位十分出色的托福老师。
此外,她的人生履历更是令人欣羡不已,酷爱旅行的她曾拜访过世界很多个知名国家,每次出游她都会用镜头记录下来这段珍贵的经历。
除却英语之外,沙白兴趣广泛,涉猎多个领域,钢琴、拳击以及舞蹈通通不在话下,她平日更新的日常动态也是精彩纷呈,可以深切感受到她身上蓬勃向上的生命力。
但很多人不知情的是,早在沙白20多岁,她就被诊断患上了红斑狼疮免疫综合症。
截至到当下,沙白曾发作过7次,每一次都是来势汹汹,对沙白而言都是生死攸关的考验。
在身患重病20余年之后,沙白最终决定想要漂亮体面的离开。
进入2024年之后,沙白的病情恶化加剧。
于是她争得了年迈父亲的同意,以安乐死的方式告别人世。
一直以来,父亲都是沙白的精神支柱,在之前的视频中,沙白讲述过自己的原生家庭,她说母亲有自私的一面,从她患病之后母亲更是从未看她过一次,就这么狠心地将其抛弃,至于其中原因,沙白没有告知,想必也是她内心不想触及的痛点吧。
在奔赴瑞士之前,父女俩一同制造了最后美好的回忆,两人一同游玩散心,每天倒数着日子,沙白的父亲更是表示,无论女儿在不在身边,自己都会永远爱她。
10月24日,按照既定规划,沙白于当地时间下午四点实施安乐死,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沙白依旧用视频记录下自己的生活日常,镜头中的她依旧是那样的乐观美丽,勇敢无畏的向死而生。
在大多数人的眼中,沙白是一位时尚御姐,生性爱美的她擅长各类穿搭,审美品位也实属一流,所以每次出现在镜头面前的沙白总是光鲜亮丽,星范十足,孰不知为了能维持自己的姣好形象,沙白一直忍受着病痛。
如今的沙白已经达成心愿去了另一个美丽的国度,她可以彻底摆脱病痛,在另一边尽情地活出自己的风采。
对于沙白的选择,不少网友也表达了理解。
“天堂再无痛苦!愿逝者安息。”
“尊重她的个人选择,但不支持这样发出来。”
“她没有伤害任何人,也没有鼓吹安乐死,我作为医生,同为人类,完全尊重她。”
02
维州大批人已接受安乐死!对于死亡的谈论,在华人圈引发热议
维州在2019年6约19日开始正式实施安乐死,也是全澳第一个对安乐死合法化的州。
据澳媒报道称,维州州长表示,现在越来越多的维州人选择安乐死。
此前提交给州议会的安乐死年度报告显示,2022到23财年,维州有308人安乐死,比2021到22年增加11%。
审查委员会主席加德纳说,自该计划几年前开始实施以来,在濒临死亡和遭受难以忍受的痛苦时,选择自愿协助死亡的维州人数量稳步增加。
维州将在2024年对安乐死立法进行立法审查,不过州政府一再表示不会寻求修改。
州长认为,维州现在的安乐死立法仍然是保守的,是在为身患绝症的维州人提供一种有尊严结束生命的渠道,并不是世界上最具冒险精神的法律,有些人希望放宽该立法,但是政府认为没有必要改变这些设定,现在的法律已经取得平衡,越来越多的维州人对这个系统有足够的信心和了解,可以对其进行评估,这是一件好事。
2019年,维州成为全澳第一个将安乐死合法化的州,随后西澳、昆州、新州、塔州和南澳紧随其后。
对于向来忌讳谈论死亡的的华人,特别是重症患者和家属来说,安乐死接受起来似乎也愈加沉重。
他们多数保有强烈的求生欲,但也有人表示,希望“体面尊严地自己选择离开”。
据今日澳洲报道称,几年前,华女Ada的父亲在霍巴特确诊肾癌,由一期转四期,且逐渐扩散至脑、肺、骨、肠。
拿到结果时,医生就下了通牒:“5年成活率只有5%。”
然而,已72岁父亲的病情却奇迹般地稳定住了。
回首这3年陪伴爸爸的抗癌路,Ada依然心痛不已。“最难的时候不停咳血,药物副作用让他全身痒,并且皮肤开始掉色。”
然而,“爸爸在最难的时候也没有提安乐死,只是说事后该怎么处理他的那些遗物,怎么放他的骨灰。”
对于讨论安乐死,Ada认为华人通常较为抵触。“中国‘孔孟之道’的教育,从来没有专门针对生和死的探讨和教育,大人小孩都会回避。”
孔子那句“未知生,焉知死”,影响着中国人几千年的价值观。即便移民澳洲多年,Ada没想到这种文化基因在自己身上也仍不可磨灭。
“我能理解为什么有人会选择安乐死,但真正发生在自己父母身上的时候,我们做子女的,是不可能支持他选这条路的。”她对此态度明确。
3年来,在医院里,Ada目睹了许多“生不如死”的癌症病人。
“跟我爸一起治疗的一个西人是食道癌,胃也切了一些,只能喝流食,体重降到只有40公斤。他就希望能够安乐死。”
“看看这些病人,你就觉得,安乐死好过最终变成一具白骨,受尽折磨,”Ada说。
对澳洲多年来争论不休的安乐死话题,华人社区的讨论一直在持续着。
去年,澳洲一位华人护士在社交媒体发起投票,吸引了5960人参与。其中97%赞成,形成压倒性意见。
在评论区,癌症患者亲属大都表达了支持的想法。一位澳洲华人表示,母亲罹患肺癌时,因为痛苦而“早就想死了”。
“尽管澳洲的临终关怀做得很好,去世时也没有痛苦,但总体来说,希望她活着的人是我们。我们希望尽孝,爸爸希望能够陪伴她。”他说,“她自己早就耗尽能量,想解脱了。”
这位网友说,“如果再来一次,我希望她能体面尊严地选择自己怎么走。”
有人说:“最起码要得一个不治之症,并预期一年内就会死才可以。”
还有人表示,自己虽然需要,但担心“被有心人利用”。
03
小编结语
一直以来,死亡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个避而不谈的话题,甚至带有几分忌讳。仿佛只要不提及这个词,死亡就不会降临。
就是在这样的讳莫如深中,我们不断面对死亡,从亲人的逝去,再到我们自己。
我们该怎样面对死亡?没人能说清楚。但直到有一天,一位上海的姑娘坐在镜头前,坦然向我们展示她是如何奔赴死亡的,也许很多人会有了新的感悟。
您怎么看,欢迎留言评论。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澳洲印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 auyx.service@gmail.com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