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吞进肚子里的猎物还能跑了?这些动物是自然界中的“越狱大师”

收藏

吞进肚子里的猎物还能跑了?这些动物是自然界中的“越狱大师”

把科学带回家 把科学带回家 09-24 08:23

生存,是生物的本能。


漫长的演化之旅中,食物链上的各级动物发展出五花八门的求生技能,只为在危急关头帮自己脱离险境。


对大多数动物来说,生存较量在进入捕食者口中的那一刻便已结束,但对日本鳗鲡而言,规则却并非如此。研究人员发现,哪怕被天敌吞入口中,这种鳗鱼依然能想方设法逃出来,上演一出“越狱大戏”。



日本鳗鲡,学名Anguilla japonica,鳗鲡目鳗鲡科鱼类,肉质细嫩,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丰富


2021年,日本长崎大学的学者发现,在被暗色沙塘鳢整条吞掉后,幼年鳗鲡竟然又神奇般地出现在鱼缸中,进一步观察,他们发现鳗鲡是从沙塘鳢的鳃部钻出来的。

煮熟的鸭子还能飞了?研究人员决定利用X光技术,看看大鱼的肚子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鳗鲡从暗色沙塘鳢鳃部探出身体的瞬间


首先,研究人员向幼年日本鳗鲡体内注入硫酸钡以方便成像,随后再让沙塘鳢吞下这些体内含有造影剂的鳗鱼。等大鱼一吃饱,研究人员立刻将它转移到特制的X光鱼缸中。由于这台X光机的视场角极窄,单是为了成功成像,就花了6个月。


虽然过程艰难,但看到沙塘鳢肚子中发生的一切后,研究人员被惊呆了。


起初,他们猜测鳗鲡是直接从沙塘鳢口部经过鱼鳃逃生的,但X光显示,鳗鲡们竟然已经进入到大鱼胃部。



鳗鲡在暗色沙塘鳢胃中“焦急”转圈的X光影像


鳗鲡“越狱”的具体过程是这样的:它们先将尾部插入大鱼的食管,然后倒着向上一路蠕动。顺利离开消化系统后,它们再用尾巴寻找鱼鳃,接着利用相似的方式倒退着蠕动到沙塘鳢体外。



鳗鲡从暗色沙塘鳢体内逃生的过程


参与实验的32条鳗鲡中,有28条试图“越狱”,它们中,13条将自己的尾巴捅出了鱼鳃,有9条最终成功脱身。那些没能成功的,有些是因为半路体力不支,死于沙塘鳢胃部的酸性缺氧环境,有些是因为一开始就走错了方向,误把消化道当成食道。




顺利逃生的鳗鲡用时大多不超过1分钟;沙塘鳢:有谁考虑过我的感受?


研究人员表示,鳗鲡的逃生方式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一方面,自然界中的鳗鲡经常栖息于水下的土穴和石缝,黏滑的皮肤有助于它们在狭窄通道中穿梭;另一方面,沙塘鳢一般都是以“先头后尾”的顺序吞食鳗鲡,所以当鳗鲡进入胃部时,尾巴经常还留在食道里,这也可以帮它们节省宝贵的逃生时间。

据悉,鳗鲡在大鱼胃部平均能存活211.9秒。



一条在河口碎石间穿梭的鳗鲡


作为第一项揭示猎物从捕食者胃中逃脱全过程的实验,这篇发表在《当代生物学》期刊上的文章,惊艳了不少生物领域的学者。鳗鲡在胃中焦急打转寻找出路的画面,更是让人感叹生命之韧性。


实际上,还有一些动物和鳗鲡一样,将生存斗争延续到了天敌的肚子中。


虎斑步甲是鞘翅目步甲科昆虫,它的体内有3个小囊,分别存放有对苯二酚、双氧水和生物酶。


虎斑步甲,学名Pheropsophus jessoensis,它的体内有一个化学工厂


当虎斑步甲受到威胁时,对苯二酚及双氧水会流进第三小囊与生物酶发生化学反应,瞬间生成100度的炽热毒液。因为虎斑步甲将毒液射出的速度极快,整个过程有点像爆炸,甚至伴有响亮的爆破声。



因此,也有人管虎斑步甲叫“放屁虫”


当被蟾蜍吞进肚子里时,虎斑步甲便会引燃这场小“爆炸”。炙热的毒液通常能使蟾蜍呕吐,于是,它们就顺势逃出天敌体内。

生物学家发现,“爆炸”导致蟾蜍呕吐的成功率为43%,那些重获自由的步甲看起来完好无损,拖着一身口水大步远去。



蟾蜍将虎斑步甲吐到体外,随后,步甲翻转身体爬开


海洋中,也有一种生物不怕成为别人的盘中餐,那就是鳗鲡的远房亲戚:寄生鳗。寄生鳗是鳗鲡目合鳃鳗科动物,当进入鲨鱼体内后,它们不着急逃出来,反而能变身为“寄生虫”,定居在鲨鱼的心脏、体腔和肌肉中,以捕食者的鲜血为食。

虽然仍不清楚寄生鳗这种生存技能的具体运作机制,但生物学家发现,这些鳗鱼会给鲨鱼心脏带来损伤。有研究人员甚至认为,寄生鳗的存在可能导致了一头雌性鲨鱼的死亡。

这也就是说,寄生鳗不仅在被捕食后活了下来,甚至还将捕食者变为了猎物。



从夏威夷海域捕获的寄生鳗,学名Simenchelys parasitica


寄生鳗和日本鳗鲡出色的逃生技能,让生物学家们好奇,其他体形细长的鱼类是否也具备类似能力?

此外,鉴于很多鱼类都有用于将猎物碾碎、撕开的第二套颌,长崎大学的研究人员打算继续探究日本鳗鲡是否也能从其他捕食者的胃中成功“越狱”。


说不定在自然界中,还有更多拒绝墨守成规,负隅顽抗的生命奇迹。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澳洲印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 [email protected]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登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