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到2050年,超级细菌或将导致近4000万人死亡!专家呼吁应加强干预
【本文译自9 News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作阅读参考,不代表本平台态度和立场】
一项新的研究预测,到2050年,全球因对治疗药物产生抗药性的感染而死亡的人数将增加70%,这进一步显示了当前超级细菌危机所造成的负担。
本周发表在《The Lancet》杂志上的这项研究显示,从2025年到2050年,全球累计可能有超过3900万人的死亡直接归因于抗菌药耐药性或AMR。
当细菌和真菌等病原体发展出逃避用于杀死它们的药物的能力时,就会产生抗菌药耐药性。
世界卫生组织称抗菌药物耐药性是“全球公共卫生和发展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其驱动因素是人类、动物和植物滥用和过度使用抗菌药物,这会帮助病原体产生抗药性。
联合国大会将于9月26日召开高级别会议,讨论抗菌药耐药性可能带来的灾难性影响。
这项新研究显示,就AMR的流行及其影响而言,“我们预计情况会越来越糟”,领衔作者、华盛顿大学卫生计量与评估研究所所长Chris Murray博士说。
他说:“我们需要适当关注新型抗生素和抗生素管理,这样才能解决这个真正的大问题,老年人负担沉重。”
来自全球抗菌药耐药性研究项目、卫生计量与评估研究所和其他机构的研究人员估计了从1990年到2021年204个国家和地区的22种病原体、84种病原体-药物组合和11种感染可归因于抗菌药耐药性的死亡和患病人数。
研究人员发现,从1990年到2021年,5岁以下儿童死于AMR的人数下降了50%以上,但70岁及以上的成年人却增加了80%以上--预计这一趋势将持续下去。
Murray说,这些模式的出现令人惊讶。
“我们出现了两种相反的趋势:15岁以下抗菌药物耐药性死亡率下降,这主要归功于疫苗接种、水和卫生设施计划、一些治疗计划以及这些计划的成功,”Murray说。
他说:“与此同时,随着世界老龄化加剧,50岁以上人群的死亡人数也在稳步增加。”老年人更容易受到严重感染。
研究人员发现,在所有年龄组中,造成最大负担的病原体-药物组合增幅最大的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对于这种组合——抗生素甲氧西林和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导致的死亡人数几乎翻了一番,从1990年的57,200人增加到2021年的130,000人。
研究人员还利用统计模型,对三种情形下到2050年由抗菌素耐药性导致的死亡和疾病进行了估计:如果当前的气候状况持续下去,如果开发出针对耐药性病原体的新型强效抗生素药物,以及如果世界感染医疗质量得到改善且抗生素的获取更加便捷。
预测显示,如果不采取措施改善获得优质护理、强效抗生素和其他减少和治疗感染的资源的机会,到 2050 年因抗生素耐药性而死亡的人数将会增加。
研究人员估计,到2050年,全球因抗生素耐药性而导致的死亡人数可能达到190万,与抗生素耐药性相关的死亡人数可能达到820万。
Murray表示,根据数据,世界上受抗菌素耐药性和死亡影响最严重的地区是南亚、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其中许多地区无法平等获得优质医疗服务。
“不幸的是,在资源匮乏的地区,仍然有很多需要抗生素的人得不到抗生素,这是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但这不仅仅是抗生素的问题。当你生病时,无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你都会被送往医院,得到一揽子护理,基本上包括氧气等,”Murray说。
“在资源匮乏的环境中,甚至连氧气等基本医疗用品都经常无法获得。如果你病得很重,需要重症监护病房,那么在资源匮乏的地区,大部分地区——实际上是大多数地区——你都无法获得这种护理,”他说。“因此,一系列支持性护理加上抗生素确实能起到作用。”
但研究人员预测,如果世界拥有更好的医疗保健,2025年至2050年间累计可避免9200万人死亡。如果世界拥有新的、更有效的药物,累计可避免约1100万人死亡。
这项新研究让Strathdee看到了希望,世界可以减轻抗生素耐药性的潜在负担。她说,这需要改善抗生素和新型抗菌药物、疫苗、清洁水以及世界各地优质医疗保健的其他方面,同时减少牲畜、食品生产和环境中抗生素的使用,因为这些使用可能会滋生更多的耐药性。
“希望就在眼前,”Strathdee说。“如果我们扩大这些干预措施,未来死亡人数将大幅减少。”
编译:Jayne
原文链接:
https://www.9news.com.au/world/superbug-crisis-could-get-worse-killing-nearly-40-million-people-by-2050-study-estimates/1e818413-748b-4a37-9146-bb1f21a701a4
编译声明:本文系本站编译和整理自英文来源,未获本站书面授权严禁转载!在获授权前提下,转载必须在醒目位置注明本文出处和具体网页链接。对未注明而擅自转载者,本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