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惊天丑闻!澳洲腐败窝曝光,所有人敢怒不敢言!

近日,一则惊天丑闻在澳大利亚曝光——全澳最大工会之一的CFMEU(建筑、林业及渔业工人协会)被爆出重大贪腐案件,该案件不仅牵连了大型养老基金,还涉嫌垄断建筑业,以及恶意操控重大项目竞标等一系列情节极其恶劣的丑闻。
作为全澳最大工会之一,CFMEU在全澳范围内共有近15万名公会成员,在澳洲劳动人口中拥有扎实的群众基础,这些成员中绝大多数又都来自建筑业,而澳洲作为一个地产行业市值超过10万亿澳元的经济体,建筑工会自然获得了响亮的话语权。
在《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AFR)于昨日发表的多篇文章中可见,CFMEU工会的新州支部秘书格林菲尔德早已成为联邦政府的调查对象,格林菲尔德极其儿子利用工会职务之便,涉嫌勾结大型基金并通过威逼利诱等手段操控大型建筑项目。
虽然格林菲尔德只是冰山一角,但其利用工会招牌的运作模式,向公众揭开了这个巨大的灰色产业链。
调查显示,在大型商用建筑项目启动前,格林菲尔德一贯私下单独会见承包该项目的建筑公司,并向承包商承诺自己与大型养老基金公司Cbus有密切联系,如果承包商选择通过格林菲尔德启动项目,那么将动用自己的特殊关系向承包商提供 “极具吸引力” 的报价。
虽然负责调查该案件的记者并未直接透露,但Cbus作为全澳第8大养老基金公司,公司旗下管理的资产达到了近1,000亿澳元的规模。
更重要的是,Cbus(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Unions Superannuation Fund)作为澳洲建筑业的默认养老金的公司,公司旗下的投资者(养老金托管者)也达到近100万人。
所以,格林菲尔德所承诺的“极具吸引力”的报价,极有可能是指较低的融资成本——养老基金间接投资竞标项目,格林菲尔德从中牵线搭桥,并指定项目的分包商(sub-contractors),如此就形成了一个完美的垄断式闭环。
一个看似复杂但却高度精美的利益链就此诞生。
当然,目前格林菲尔德的案件仍在审理中,有许多细节仍需要陪审团的最终裁定。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澳洲建筑业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变成一个巨大的毒瘤。
而如果警方所获得的情报属实,也就是格林菲尔德反复对多家承包商强调的,CFMEU工会在Cbus养老基金的董事会上不仅有人,而且“说话好使”,那么这条灰色利益链所涉及的人员和资金,将达到澳洲历史上罕见的规模。
再看AFR的调查结果——Cbus的投资标的中有12%直接默认投资房地产(比重远高于行业水平),而这其中85%的投资标的又是未上市资产(透明度低),那么格林菲尔德所承诺的“低融资成本”,似乎就更容易解释得通了。
然而,眼看这一风波即将消散之际,另一场风暴突然来袭——澳大利亚各地的大型建筑公司开始逐一发声,揭露了CFMEU工会的种种劣迹以及花样繁多的霸王条款。
一些接受采访的建筑公司高管表示,CFMEU工会“惹不起也躲不起”,而工会的各种花式手段,也让建筑公司不得不乖乖听话。
第一招,就是派人渗透规模较大的建筑项目,让在正在工地工作的工人加入工会,让工会迅速获得第一线的群众基础。
在第一招做铺垫的情况下,工会可以随时启动罢工,比如堵住工地的出入口,让施工车辆和其他工人无法进入,这第二招可以简单理解为“死磕到底”。
要让第二招奏效,一个非常关键的前提就是目前的经济环境——高利率。
澳洲建筑行业,特别是批量建筑,本身就属于利润微薄的行业,疫情之下险些倒闭的Metricon和不幸阵亡的Porter Davis就是最好的例子。
微薄的利润和极高的运营费用(利息、人工和建材成本),让建筑公司在承包项目时刻不容缓,根本耗不起任何形式的时间战,这再次给工会带来了巨大的谈判优势。
不仅如此,即便有硬骨头愿意和工会一起耗下去,也未必能耗出任何结果,因为澳大利亚现在已经是“工党的天下了”。
这句话,是一位全澳最大建筑公司的高管在受访时匿名吐露的,Ta表示:“我不愿意透露更多是因为现在整个澳洲都是工党的天下,即便如此(和工会走法律途径)也未必会有结果……如果我站出来揭露这一切,然后6个月之后石沉大海,政府的公关也做够了,那么他们(工会)对我的报复将让我无法在这个行业容身。”
更糟糕的是,CFMEU工会的影响力不仅仅覆盖了新州和维州,在东海岸北部的昆州更是重灾区——该工会负责的项目效率低到令人发指,平均每周的工作产量仅有3个工作日。
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巨大的灰色产业链还会有更多惊人的细节曝光。但是如果我们暂时跳出盒子看问题,就会发现这颗“毒瘤”对澳大利亚的影响远远不止于建筑业,而是整个经济。
包括工资、建材等居高不下的建筑成本,早已渗透到了澳大利亚经济的每个血管中,在规模经济效应的杠杆作用下,变成了根深蒂固的通胀——回顾后疫情时代的澳洲统计局数据,我们不难发现房屋价格和房租价格一直难以回落,直至今天仍然保持在高位。
这一现象的结果立竿见影,对于购房者来说,澳洲房屋建筑价格几乎在疫情后翻了一倍,而对于其他澳洲百姓来说,在国际舞台上一枝独秀反弹的澳洲通胀,和接下来8月可能出现的再次加息,都将成为每一个人不得不埋的单。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澳洲印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 auyx.service@gmail.com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