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在永清,玉米饼子蘸红糖

收藏

在永清,玉米饼子蘸红糖

木兰良朝 木兰良朝 2024-07-18 12:10


晓常出生于1991年。他是家中的第二个男孩。


计划生育只能生一胎的时代,他一出生父亲就不得不交了超生罚款。家里仅有几亩田,那时还要交各种费用,可以说家徒四壁,生活捉襟见肘。


一年后,他们家又迎来了一个女孩。超生罚款交不起,乡里来了人,把家里电视机给拉走了。


电视机是托三舅给买的,全村最大的超平电视,全家的骄傲。父亲去找村书记四叔给说情,没用。


村里有人说,你们家也不缺儿子,为啥非得再生个闺女,又不是啥有钱人家,犯不上嘛。


妹妹和两个哥哥一样,长得特别俊。一看妹妹的小脸儿,母亲就什么烦恼都忘了。一个电视机换一个女儿,她觉得值。


晓常十一岁就学会了开三轮车,拉着妈妈和妹妹下田种地。三轮车是三舅给买的,家里最难过时,一共只有二十块钱。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种胡萝卜,种麦子,没有一样农活是他不会干的。


家里常年吃玉米饼子,偶尔有点红糖蘸着吃,那可真是过节了。


红糖真甜,从舌尖到嗓子眼,一路浓浓地甜下去。晓常就想,这要是将来天天能吃红糖该多幸福呀!


换季时,三舅妈会拿些他们不穿的衣服给晓常家。三舅家在永清县城,生活条件还算不错。表姐不穿的衣服很多,有时,母亲会挑出一两件给晓常穿。


晓常不愿意穿女孩子的衣服,但是没办法,家里买不起新衣服给他。胳膊也拧不过大腿,他就怀着一种羞于见人的心情穿着表姐的衣服去上学。


越是羞于见人,越是会引起周围人注意。淘气的男孩子会嘲笑他穿女孩子衣服,说他是个娘们儿。裤子侧面贴两条白杠,上衣多两个口袋,晓常恨透了这样的衣服。


在河北廊坊,永清、固安和霸州三个县紧挨着,但永清最穷。永清的乡村,那是穷中之穷。穷这个字,仿佛一直刻在晓常的脑门上,他发誓,长大了要让家里过上天天吃红糖的好日子。


直到晓常上高中,父亲开始做些小生意,家里情况才慢慢好转起来。


高中毕业,晓常和哥哥一起跟着父亲做生意。永清距离北京近,哥俩能吃苦,生意渐渐红火起来,家里盖起了三层小楼。


哥俩娶妻生子,妹妹也嫁了人,生了娃。晓常特别感激媳妇嫁给他,因为三个县里,姑娘最不愿意嫁给永清村里人,过去太穷了嘛。


没几年,父亲就做了两个孙女、两个孙子和两个外孙女的爷爷和外公。一大家子十二口人其乐融融住一起,十里八村都找不出这样的一个大家庭来。


现在三胎都放开了,母亲觉得孙辈不嫌多,子孙满堂才是最大的幸福。


每天六个娃娃一起吃饭,母亲调着花样做饭,一点不嫌累。乡下结婚早,其实老爷子老太太不过都才五十岁出头儿。


晓常人聪明,爱琢磨,寻着机会到县里一个公司上了班。不会电脑,一点一点学,绝不见硬就回。接待客户,加班加点没有一丝不悦。两年时间,他就成了业务骨干。开着挂着京A车牌的别克商务车往返北京和永清跑业务,所有流程每个环节他样样门儿清。


媳妇因为晓常进城上班,特别骄傲。他陪客户喝醉了回家,她就蹲着给他洗脚,喂他喝醒酒汤。晓常想起这些,就觉得人生没什么不满足的。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今天竟变得唾手可得。这样说来,小时候吃过的苦,实在都算不了什么。田里劳作的时光,施肥、薅草、割麦……如今竟成了美好的回忆。


他们公司有工服,料子质地不错,是速干的,库房没空调,夏天三十多度的高温,出了汗也不怕。他把薪水都交给媳妇管着,一年四季的衣服也是媳妇打理,应当说应有尽有。晓常身材好,无论是工装还是便服,他都穿得有型有款。


当年嘲笑他穿女孩子衣服的男同学,如今他们的生活水平不相上下。现在谁还愁吃穿?甚至可能没人记得那件往事,只有他还意难平。




现在吃啥都管够,红糖有的是。但因为生活太好,血糖高,遵医嘱他已经不能吃啦。


人生就是这样有得有失吧,晓常得到了可劲吃红糖的幸福,但同时又失去了可劲吃红糖的自由。不吃就不吃吧,一双儿女叫他爸爸时,可比红糖甜多了,你说还有啥不满足的呢?


今天的永清,距北京50多公里,距新机场15公里,距京雄高铁8公里,距天津新港100公里,地理位置变得天独厚,再也不是过去的永清了。永清人做点啥,天时地利都占。还有永定河从永清流过,晓常觉得,永定,永清,都是好名字。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澳洲印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 auyx.service@gmail.com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登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