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年轻人连必需品都买不起!银发族却在疯狂消费
新的消费数据显示,澳洲年轻人继续首当其冲地承受着利率上升和租金上涨的压力,而银发族却在邮轮之旅和外出就餐上大肆挥霍。
Commbank iQ是澳洲最大银行与数据公司Quantium的合资企业,该公司的报告调查了700万澳洲人的财务数据。报告显示,在截至9月30日的一年中,65岁以上人群的支出同比增长了6%,高于5.2%的通胀率,而40岁以下人群则减少了支出。25至29岁的人对预算的调整最为剧烈。
CommBank iQ 创新和分析主管塔布曼(Wade Tubman)说,各代人的支出有明显的差异。“年龄越小,支出收缩越多。相反,年龄越大,消费能力越强。”他说。
在扣除住房成本支出后,30岁以下的年轻人甚至在削减食品、汽油和保险等必需品的支出。塔布曼指出,这与大流行期间的趋势截然不同,当时25岁至29岁年轻人的支出增幅超过普通人。但随着储行(RBA)开始开始加息以应对物价上涨(通胀),这一趋势发生了逆转。
加息推高了人们的房贷月供;由于出租房供不应求,租金也在上涨。CoreLogic数据显示,全澳出租房空置率刚刚降至1%以下的新低。而澳洲年轻人更有可能租房或背负更多房贷债务。
塔布曼指出,25至29岁这一年龄段的基本服务支出实际上在倒退,而这一年龄段正是许多人搬出父母家自立的时候。
独立经济学家胡特利(Nicki Hutley)表示,没多少这个年龄段的人拥有自己的房子,支出下降“必然是租房效应”。年轻人储蓄少,再加上实际工资倒退,生活成本上涨。
塔布曼补充道,反过来说,较年长的澳人更有可能完全拥有自己的住房,甚至有储蓄可作缓冲,而且正享受着更高的储蓄利息。
Commbank iQ的数据确实显示,65岁以上人群在娱乐和旅游等可自由支配项目上的支出高于当前5.2%的通胀率。邮轮消费在一年内增长了55%,而在线旅游预订也飙升了34%。塔布曼认为:“他们实际上是在弥补疫情期间错过的一些体验。”
而许多年轻人也仍然能够在预算范围内享受美好时光,电影票和体育赛事的消费在不同人群中都有所增长。上季度,仅电影票消费就增长了31%。塔布曼说:“年轻人发现看电影是一种潜在的廉价娱乐方式。”
而胡特利认为,电影院的繁荣可能也是一种“口红效应”,即经济困难时期,人们减少旅游等大额消费,但会花钱享受一些小小的奢侈。
人们对澳洲女足世界杯和泰勒•斯威夫特(Taylor Swift)澳洲巡回演唱会等演出的兴趣使活动门票销售额增长了18%。
塔布曼说,面对不断上涨的物价,所有40岁以下的人都减少了开支,但影响因地而异,新州或维州都市居民首当其冲。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澳洲印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 [email protected]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