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墨尔本留学生存实录!一学期四门课太轻松? 学习、交通、吃饭...什么才是最大的难题?

墨尔本留学生存实录
作为南半球炙手可热的留学城市,墨尔本常常给人一种出国了但又好像没完全出的错觉。
从落地机场的那一刻,就有迎面而来的中文标识,Sky Bus上播报着字正腔圆的中文广播。
在市中心的商圈和China Town逛逛,往Box Hill或Glen一扎网,捞上来的十有八九是留学生。
作为刚刚落地的萌新,学校里面到底有几个图书馆还不知道,Ct哪些Brunch最好吃还没摸清。
小红书上#墨尔本旅游胜地#话题下的景点也没打卡完,最关注的话题还是#墨尔本新生求组队#。
经常进入教室才发现,一共30名学生,20人都是华人面孔,甚至就连部分老师也是中国人!
你幸运的进入了中国人含量正常的专业,也会有这样的困惑:国外神仙生活属实货不对板!
国内小伙伴总觉得你出国留学吃喝玩乐好幸福,每天的生活快乐似神仙。
他们眼中的你,不是当代购就是整天Party Girl,实际上复习备考却累成“狗”!
认为每天被惠灵顿牛排或龙虾生蚝包围,而出国后可能吃到的,却是泡面的100种做法。
都说一学期四门课划水不要太轻松,其实每门都是lecture、Tutorial、Seminar组合拳。
出国前,我们总是对留学充满未知和向往,可真到了墨尔本,究竟过上了怎样的生活?
今天我们就把望远镜拿远一点,大范围、近距离地观察一下墨尔本的留学生们的日常。
学习
等我赶完这个Due,一定要去Ct好好玩一场。
每个学期一开始,都骄傲滴伸出四根手指,立志要摘下4个HD/H1。
然而一节课上罢电脑一合,突然感觉刚才老师说的话,那是一个字都没记住。
唯一的安慰,就是看看自己身边同学一样迷茫的眼神,不止自己一个人在划水。
但万物都是双刃剑,最痛心的时刻,就是发现小组作业队友全员摆烂,大家一起挂掉。
挣扎在作业的苦海中不能自拔,被各门课的due连环攻击,早已把图书馆当成了家。
每学期的压力,一半来自论文的字数和考试的范围,另外一半就是掉发频率和速度。
交作业的效率永远追不上掉发频率,只求自己的发量能撑到期末,原来不挂科就是赢。
交通
墨尔本的交通系统,一直在给留学路添堵。
选课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学校是真的大,各大校区恨不得遍布维州每一个角落。
人住市中心,早上8点一节Clayton的Lecture,中午就得赶到Caufield,忙完回家已是深夜。
穿梭在距离甚远的各区,拉练强度直接爆表,墨尔本不靠谱的交通,更让上学难度加倍。
PTV也不是一直准,Google Map更是永远都在延误,高峰期想查到精准的乘车信息,那是难上加难。
往往刚到车站,就看见公交已然出站,只剩下一团尾气,回应着苦苦招手的自己。
就算是幸运上了车,也不是站站都停,刚来澳洲因为没按按钮而坐过/错站的事情时有发生。
公共交通拉胯,那开车总可以一键直达目的地了吧?不好意思Ct下班高峰至少能堵半个小时。
停车难停车贵也永远都是困扰司机的难题,那些热泪盈眶交罚单的日子,国内有,国外也有。
吃饭
今天吃什么,永远是留学生每一天的困扰。
人都到墨尔本了,是不是应该整点点国内吃不到的异国美食?
也尝试过去吃brunch,成为朋友圈里“逼格”最高的那群人,然而真的感觉不好吃,贵又吃不饱。
各位“无师自通”的各路大厨们最常做的最有留学味儿的家常便饭通常为:
番茄炒蛋、自制火锅、速冻水饺/汤圆、可乐鸡翅、糖醋排骨。
节假日最常宠幸的还是那些“中国馆子”,甭管外卖还是堂食,不辞辛苦也要吃到家乡的味道!
在经济不宽裕的时候,最坚实的依靠永远是家里囤积着各种速冻饺子和方便面。
有时候突然决定参加一个学校活动,只是因为有朋友告诉你去了有免费的吃喝。
搬家
搬家,是每年一度最不想面对的话题。
都说留学最大的漂泊,都是搬家带来的,每到租约到期之前,都有种流落街头的恐惧。
每次打包都会质问自己当初为什么要买这么多东西,当初花出去的钱,到头来还要交搬家税(该甩的甩,该扔扔)。
装箱完成还不算结束,怎么能一口气连着家具和箱子一起搬走才是问题。
最惨的不是搬家,最惨的是一个人搬家,大包小包一天跑了几个来回。
组装新家具,扔掉垃圾,清理了地毯,最后瘫在地上,才想起来今天才吃了一顿饭。
每次期末立誓再也不搬家,可放了假回来又搬去了更高的楼层。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澳洲印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 auyx.service@gmail.com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