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 >

衡水某中学逼捐2万,大陆送红包家长香港判刑

收藏

衡水某中学逼捐2万,大陆送红包家长香港判刑

木蹊说 木蹊说 10天前 16:52

01


我一直都说,新闻要对比起来看,才有意思。


3月15日,河北衡水桃城中学家长反映,该学校让学生家长捐款以维护学校的运营。


“初三的学生捐2万元,初二学生捐1万元。”


“说是为了给老师发放工资,维持学校正常的学习生活,否则该住宿学校将取消晚自习,并且每周放假。”



同时,老师在介绍捐款时还抛出“诱人”的条件:


“捐款之后会提供慈善证书,这个证书对孩子以后的考学、考研、考公都有利。”


君子喻之以义,小人于喻之以利。


你看有些学校多会找软肋。


家长看到学校的套路那么深,果断打电话举报。


目前,当地教育部门已责令学校叫停捐款。


而在另一边,香港也传来消息:


一个主动送学校红包的家长被判刑了!



3月14日,廉政公署发布公告,说一名45岁的内地妈妈为给6岁的儿子获取小一学位,以现金20000元行贿一名小学校长。


但校长拒绝接受贿款,并同日向廉署举报事件,被告儿子最终未获该校录取。


这位妈妈主动认罪伏法,律师也不断求情。


可法官表示,像她这种情况,坐牢是唯一的选择!



在中国大陆,家长给老师、校长塞红包的事儿,可以说普遍到不能再普遍了。


即便有一两起典型被曝光,也不过是训斥写检讨,最多就是开除。


很少说能把人抓起来判刑的。


为什么,香港在这方面搞得那么严?


02


很多人都误认为廉政公署只是专门抓政府内贪腐的。


其实,廉政公署的管辖范围不仅仅局限于政府内部。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香港人口快速增加,经济发展迅速,因此资源的错配和既得利益的垄断,贪污歪风兴起。



当时的风气恶劣到什么程度呢?


除了大家在电视上看的,黑白一家,警察带头收保护费外,很多社会基层都烂掉了。


比如消防人员得先收钱才开水喉灭火,救护人员得先索取“茶钱”才接送病人到医院,病人在医院内要先给医生护士打赏,才可以获得合理的服侍。


包括学校,想要申请读公立学校,也要贿赂相关负责人。



社会群众都已经把贿赂当成一种习惯,一种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


所以当时的港英政府想要通过廉政公署,来完全扭转局面。


而廉政公署的宗旨,也不仅仅是惩治贪腐,更是维护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


“致力维护本港公平正义,安定繁荣,务必与全体市民齐心协力,坚定不移,以执法、教育、预防三管齐下,肃贪倡廉。”


家长贿赂校长,让孩子获取入学名额,自然是助长不正之风的行为。


也违反了香港《防止贿赂条例》第4(1)(a)条的条款。


廉政公署的执法行为,可以说是有理有据。


03


光有法理依据还不行,为了防止廉政公署人员选择性执法,运动式执法,偷懒不执法。


廉政公署还规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


比如,规定除了香港特首,廉政专员不受任何其他人指示和管辖。


比如,设有24小时的举报中心,打电话必有人接听受理,而且要在两个工作日内作出回应。


不回应的,就直接把专员给撸了。



这种严苛的律己律人精神让很多人即便想贪,也不敢贪,因为群众的举报是有用的,而且一举报一个准。


据香港媒体报道,这个家长的行贿经过是怎样的呢?


说是刚开始,去学校递交了申请表,但是迟迟收不到第二轮的面试通知。


家长基于在内地的惯性思维,觉得可能是自己“钱没给到位”,“有些工作没做好”。


于是立马带着一个鼓鼓的信封,去学校交给校长。


校长打开信封一看,十分震惊。


他连钱都不敢数,直接原封不动地把信封还了回去,然后还把这事告诉了副校长和其他老师,最后又报告给了廉政公署。


事情发生后,李女士在香港的公公听说她竟然敢去行贿,一怒之下还把她赶出了家门……


看到了吗,同样是送红包。


在我们这里觉得,是正常到不能再正常的事儿。


可在香港,这叫行贿,是非常严重的罪行!轻者要丢工作,重者要坐牢。


04


香港对于贪腐的执法严厉到什么程度?


我们之前就说过一个案例。


2021年的中秋佳节,恒大某个代表,给时任香港入境处副处长郭俊峰和首席入境事务主任汪奇,各送了一个果篮。


果篮里有什么呢?4个月饼、一盒姬松茸、香槟、茶叶等等,售价3388港币(约合人民币2900多元)。



2900多元的果篮,在一些中国大陆家庭,也就是过年走亲戚的常规礼物。


但在香港,对不起。


公务员就不能接受超过250港币的礼物,哪怕是关系非常好的亲戚朋友,也不能超过500港币。


超过了不汇报,不但收礼的人也要坐牢,送礼的人也要坐牢。


有些行业的规定更“变态”。


比如公车司机新年期间接受了乘客10港币的小费,也要被廉政公署调查。


而在大陆,逢年过节的时候,一些服务行业还会趁机涨价。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


其实,不是文化上的差异,也不是香港人不近“人情”,而是他们在追求公平正义的道路上,真正做到了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所谓的“人情社会”,是怎么来的?


其实就是很多人不想走规则,而规则又有很多漏洞,或者说,规则本身就形同虚设,可以随意变更。


这才有了“人情”的基础。



香港人经历过贪腐年代的痛楚,知道很多底层人民因为这种风气,扭曲了自己,扭曲了社会。


这才用了“重典”。


非如此,不能风清气正,非如此,不能移风易俗。


对于大陆家长的行贿新闻,香港有位市民如此评论:


香港小学校长根本不会为了区区两万港元就放弃自己的人格和声誉,否则如何为下一代树立榜样;如何以身作则教育下一代;难道要告诉小朋友:你们的学位是靠行贿/受贿得来的吗?只要有钱就可以破坏社会制度、公义吗?


香港的廉洁指数在国际社会上,常年排名前列(11、12位),靠的就是对法律的尊重,对“人情”的警惕。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澳洲印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 [email protected]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登录

    推荐阅读